任何皴法画到洒脱处,往往会大块落墨,侧笔横扫,黑、白、灰反差强烈,墨韵生动,这种方法被称为拖泥带水法。

山水画画水的技巧(山水画拖泥带水法技法解析)(1)

图一是宋代萧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画中有大块的水墨,也有线皴。在这幅画里是用的斧劈皴类的笔法,明暗色块分明,光感特别强烈。亮处因有皴线而显得石骨嶙峋,暗处大块墨色中有墨韵变化,而非死墨一滩。

山水画画水的技巧(山水画拖泥带水法技法解析)(2)

图二是明代李在《阔渚晴峰图》局部。此画主要运用披麻皴,左边山脊层层向后推展延伸,直至山顶的背光暗处,运用了大块水墨,笔笔铺开,顺势连绵而去,露出部分勾皴,逐渐延伸至云雾之中,有云蒸霞蔚之致。

拖泥带水法技法说明

图一、笔中饱蘸水、墨,笔根含淡墨,渐向笔头转至浓墨,侧锋拖笔,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运笔要略有轻重而不宜僵直。画至笔中水墨渐少,笔势由侧拖逐渐提起,转向中锋勾皴。运笔也由快渐慢,笔中水墨越少,运笔就越慢而稳健。

山水画画水的技巧(山水画拖泥带水法技法解析)(3)

图二、在暗部用淡墨略加渲染。最后用较深黑色点苔。

山水画画水的技巧(山水画拖泥带水法技法解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