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忧患意识重,古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诗经·小雅》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不可在成功时过于安乐,否则会突然死亡,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劳其筋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劳其筋骨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忧患意识重,古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诗经·小雅》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不可在成功时过于安乐,否则会突然死亡。

死于安乐,是华夏民族的阿克琉斯之踵。曾几何时,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富庶最强大的国家,清朝更是自诩为天朝,实行闭关锁国,以为自给自足的强大国家不需要与外界的小国来往,可悲的是,当外界完成工业革命时,清朝皇帝还做着第一大国的梦,最后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大量白银外流,人见人欺,丧权辱国条约接踵而至,开启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史,正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缺少老祖先留下的忧患意识,才让中国在近代迅速陨落,死于安乐,让我们知道,成功时切不可丢掉了自己的忧患意识,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生于忧患,是我们的强国的口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有句名言叫“惶者生存”。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在华为25年的发展史上,任正非分别在2000年、2004年、 2008年和2012年四次拉响了“冬天”的警报,年和2012年四次拉响了“冬天”的警报。2000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152亿元,以29亿元的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此时,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和失败,并发出“冬天”的警报。2012年上半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但是任正非认为华为并没有成功,他感觉到华为将面临更大的危机甚至是死亡的危险。在2012年11月召开的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任正非再次发出警告:“20年以后的华为,我可以告诉你,两个字:‘坟墓’。” 每一次警钟的敲响都让华为公司稳扎稳打,不迷失自己的方向,并在研发的路上越走越好。生于忧患,在忧患中看清自己的方向,看到前进的路,才能守住现在的辉煌,也能拥有未来的辉煌。

当下许多年轻人沉迷于安乐,殊不知,与世界的轨道渐行渐远,树立忧患意识,让自己学习起来,跟上世界,甚至引领世界,时刻想象自己身边有一条沙丁鱼,培育忧患意识,磨炼自己的毅力,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和梦想奋斗,如此,则人兴,则华夏甚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