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几场秋雨,天气渐凉,这几天走在路上,明媚的秋日阳光下,若有若无地浮动着桂花的馨香。
真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啊!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桂花。
桂花,也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花”之一。说起吟咏桂花的诗,我们也许首先会想起王维的那首《鸟鸣涧》。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景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王维描绘了一幅春季月夜山景图。
深夜群山空旷,万籁无声,桂花从枝上飘落。忽然一轮月破云而出,清光洒满山林。被月色惊扰的山鸟啼鸣于深涧中。
但是,读到这儿您有没有觉得哪儿不对?
“春山”“春涧”,王维写的明明是春天的景色,可春天怎么会有桂花盛开呢?
关于王维笔下的“春天盛开的桂花”,历来有不同解释。
第一种说法认为,《鸟鸣涧》是一首浪漫主义的作品,“春天的桂花”纯属诗人超自然的想象。
就好像世传王维在他的名画《袁安卧雪图》中,还画了“雪中碧绿的芭蕉”。不过,这一首《鸟鸣涧》是王维为他居住在若耶溪边的朋友皇甫岳而写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中一首。这五首唐诗,每一首都是描写皇甫岳居地——若耶溪边的一处风景。因此说,《鸟鸣涧》更像是 一首诗化的“游记”,是有现实映照的。因此,《鸟鸣涧》不同于王维本人创作的《袁安卧雪图》,可以在冰雪中加入自己创意的“绿叶芭蕉”。因此,就这首诗而言,艺术创造可能性很小。
遗憾的是,王维的《袁安卧雪图》早已失传,除宋代的沈括外,历史上再未有任何人提及见过此画。历史留给此画仅有“雪中芭蕉”四字而已。但是后世仿作依然不少。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诗中的桂花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桂花,而是“桂华”,也就是月光的意思。
古汉语中常会出现“通假字”。通假又叫通借,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遣词的一种方法。“花”和“华”在古籍中也经常出现通用的情况。
如古中国自称“华夏”,这里的“夏”是“大”的意思,“华”就是“花”,“华夏”就是“好大一朵花”。
不同版本的《鸟鸣涧》
人闲桂华落。 春夜,月光洒满空山,是不是就很通顺,也很有意境呢?
不过,这终究是后人学者的一种假说。
第三种说法则涉及到植物学了。有人认为, 王维诗中提到的“桂花”是四季桂。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品种繁多,光大类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系。其中“四季桂”每年2月、5月、8月、11月都会开花,花期通常为20天左右。
所以,王维笔下的“桂花”,很可能是开在5月间的四季桂。不过也有植物学家出来反驳:“四季桂”是近年来新培育出来的一种桂花品种,是高科技的产物。
唐代究竟有没有四季桂呢?我们也不知道。
王维笔下开在春天的桂花究竟确有其事,还是美丽的误会?也许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我们也不必为此耿耿于怀。留一点美好的想象,不是更好吗?
文|闻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