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因为衔玉而生,长相又象国公爷,所以深得贾母喜欢,从小在贾母身边长大,可以说宝玉的性格、个性、行为处事,跟贾母的教育有莫大关系,那宝玉的哪些习惯来自于贾母呢?

袭人有做不完的针线活,还要史湘云,莺儿等人帮忙。宝钗曾问过,你们家那么多针线上的人,怎么会做不完呢,袭人就说,宝玉不要外面的人做,看得出来的。

这个习惯来自于贾母,刘姥姥二进贾府,临走前,老太太送了许多东西,里面就有衣服,鸳鸯就说过,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所谓从不穿人家做的,应当也是指外面人做的。这可能是一种洁癖,外面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人,干净无否,所以不穿。与宝玉不同,她不穿都收着,留着送人赏人。

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态度(贾母对宝玉教育失败)(1)

贾母特别喜欢漂亮活泼,说话爽利的女孩子,这一点也遗传到宝玉身上,喜欢女孩子,女儿都是水做的,当然,这也和他前世是神瑛侍者,给花草浇水照顾有关。

宝钗过生日,以为贾母喜欢热闹戏,点了醉打山门。宝玉道:你只好点这些戏,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元宵节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热闹戏,别人家断不能有的。”宝玉见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

宝玉的这种感受,也来自于贾母,第五十四回中,贾母曾对芳官说:“刚才如出《八义》闹得我头疼,咱们清淡些好。”于是她让芳官唱一出《寻梦》,并且 只用胡琴和箫管之类伴奏,而笙笛一类一概不用。她又叫上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于是众人都听得如了迷,鸦雀无声。薛姨妈笑着对贾母说:“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过用箫管的。”贾母道:“也有,只是像方才《西楼·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箫和的。这大套的实在少,月色如水,又加上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触景生情,不禁堕下泪来。这也在主人讲究不讲究罢了贾母不仅看过的戏多,而且在这一回贾母让大家欣赏到了独出心裁、别具一格的戏曲演唱,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高品位的艺术享受。这又说明,贾母的欣赏情趣是非同一般的,她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艺术鉴赏能力。

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态度(贾母对宝玉教育失败)(2)

因为喜爱艺术,贾母深爱的唱戏的小旦和小丑,当她们是灵巧的孩子,并不象王夫人赵姨娘等人一样,不管怎样戏子就是狐狸精,下三等的奴才都比戏他们强。这也影响了宝玉,他虽然认为男子是浊物,却独独与琪官、柳湘莲等人相好,对芳官龄官等小戏子另眼相看。贾母也精通生活艺术,她说黛玉的窗外是竹子,再糊绿色的窗纱不醒目不好看,宝琴抱着红梅花站在雪地里,老太太觉得这色彩人物非常和谐好看,她在宝钗雪洞一般的房子里,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好东西为什么不摆,爱素净,少摆几样就可以,只用拿自己的体己摆三样,画龙点睛就可。

所以她细心教育下的宝玉,也有极高的美学修养,他给探春挑选的小泥人,小泥炉之类的工艺品,品味不凡,古拙不俗,深受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喜爱。

贾母心地善良,剪烛花的小道士没有躲出去,冲撞了凤姐,她反而抓了钱生怕吓着了。小戏子深夜唱戏,贾母觉得可怜见了,让送点热的汤汤水水给她们吃,这种细腻暖心的举动,是号称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绝对做不出来的。

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态度(贾母对宝玉教育失败)(3)

贾母也没有贫富地位的偏见,宝玉的婚姻,她就主张不拘穷富门第,只要姑娘好就行。刘姥姥不过是个乡下老太太,是王家连宗的亲戚,前来打秋风的,可是贾母却对她平等相待,亲自带着刘老老逛园子游玩,并且制止凤姐的过份的恶作剧,不许多灌刘姥姥酒,族里喜鸾等穷族亲来府里做客,也记得嘱咐不能怠慢。

老太太处事公平,明白事理,变生不测凤姐吃醋,她并不因为贾琏是自己的孙子就刻意偏袒,甚至让贾琏向凤姐平儿道歉,比起从来不知自省,自己的儿子从来没错,都是丫头婆子下流东西勾引坏了的王夫人,眼界胸襟天壤之别。

宝玉也多少也继承了老太太的优点:贵族青年男女,并不知生活艰难,刘姥姥喝过茶的杯子,妙玉定是不要的,只有宝玉想着,给那贫婆子也要度日,他对丫头婆子也不会拿出主子款,所以被婆子们讥笑:连毛丫头的气都受。

有些优点,宝玉并没有遗传到:比如老太太虽然生来是享福,可是她惜福,柳嫂子曾说过,老太太的饮食都是把天下的美食用水牌写了,轮换着吃。另外儿孙们还要另送菜以示孝顺,贾母多次表示不用摆这个虚排场,吃不了的或者比较特别的饭菜,都会按各人口味分给儿孙。撕扇子千金一笑,惜人不惜物,宝玉的行径和老太太是相悖的。

贾母平时对宝玉的态度(贾母对宝玉教育失败)(4)

​贾母见多识广,饱经沧桑却又乐观旷达,对于小事不拘,十分的善良和蔼,对宝玉的影响基本是正面的,大家对她诟病最大的是,放纵宝玉,不让他好好读书学习。王夫人对袭人曾说过,当年你珠大爷在世的时候,我怎么管教的,言外之意在宝玉身上疏于管教是因为老太太过于宠爱而已。可是王夫人一个连酒令都不会说,只会掰着嘴哭着劝一阵,骂丫头婆子娼妇带坏爷们的木头人,能教出什么样的宝玉?

在宝玉挨打的章节里,贾政称打宝玉是教育。贾母就批评贾政:你说教育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年你父亲是如何教育你的?贾母不是不许教导宝玉,而是不赞同他们的教育方式,王夫人只要儿子读书,即使是表面读书就行。而贾政等人,根本就没有教育方法。所谓的教育就是不问对错暴打。赖大麽麽说的,哪里是教训儿子,是审贼,贾琏不想为了几把扇子害人家破人亡,就被立着打板子,连脸都打破了贾珍就是口水吐贾蓉一脸儿。

贾母的教育,其实更接近现代人的素质教育,站在上帝视角,我们可以挑剔贾母教育方式上有许多不足,但是把贾府划拉一下,还真的没有人会比贾母教育得更好,读者诸君的意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