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专业书法培训(专修路桥专业兼练书法吹埙)(1)

高飞(中)和长安大学未央埙社的同学。

秦皇岛专业书法培训(专修路桥专业兼练书法吹埙)(2)

高飞在练习书法。

学汉语、练书法、吹陶埙,今年19岁的高飞(Thierno Seydou Ka)来西安一年多收获不小。“在西安留学很幸运,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在这里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位来自塞内加尔的非洲小伙子由衷地说。

2016年11月,高飞和其他14名来自塞内加尔的留学生在中国路桥公司的全额资助下,来到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进行为期5年的本科学习。

这个留学项目是中国路桥致力于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塞及中非民心“软联通”的重要举措,是向塞内加尔政府和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主席就培养非洲留学生倡议的具体行动。

高飞来自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从小就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一直希望可以亲眼看看中国。高中会考结束后,成绩优异的高飞顺利入选该项目,踏上前往中国的求学之路。

“当我看到塞内加尔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发布的留学项目信息后,我非常感兴趣,没想到自己可以入选,还得到了中国路桥公司的全额资助,真是太幸运了!”高飞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参与这个项目,因为我想真正了解中国,而且路桥专业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专业,塞内加尔也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我希望学成后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语言不通的话,在中国许多事都做不了。”高飞说,初到中国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障碍。为了尽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高飞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汉语,这对于没有任何中文基础的高飞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起初,我发现一些汉字的笔画和读音是有相似性的,于是试图找到一条适用于所有汉字的规则。后来发现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每次遇到生字我会认真查字典来确认笔画和发音。”高飞对记者讲道。他每天花大量时间听汉语课文,并不断跟读。“我的中文老师也很棒,她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并不断鼓励我。”高飞说,中国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也让他受益匪浅。

“每当我学习新词汇或者句子时,我就会想办法在生活中运用,让学习到的知识可以‘活’起来。”就这样,高飞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他就在2017年长安大学“路桥杯”留学生中文演讲比赛中获得了初级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高飞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来到西安让他“如鱼得水”。陶埙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据考古学家考证,埙产生于史前时代,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就是这件古老的中国乐器,深深吸引了这位来自塞内加尔的青年。

“有一次我和同学去西安书院门,听到一种特别美妙的音乐,顺着声音找去看到了演奏者正拿着一个形似葫芦的东西在吹奏,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陶埙。”高飞讲道,陶埙店的老板看到高飞非常喜欢陶埙,便将一个陶埙作为礼物送给了高飞,并提出愿意教他学吹陶埙。从此高飞与陶埙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高飞没有任何音乐基础,但他凭借着一份热爱与执着,跟着老师认真学习,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高飞就学会了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老师不仅教我吹奏埙、教我中国历史,还教我怎么说陕西话。”现在,陶埙已经成为高飞生活的一部分,他还加入了长安大学未央埙社。“埙不仅可以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还让我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高飞说道。

除了传统乐器,高飞同样痴迷于中国书法和古典文学。来中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高飞练习书法的同时,还读完了《西游记》和《论语》等中国古典著作。

提起未来,年轻的高飞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毕业后,我要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领域的工作。”高飞表示说:“要深入学习中国和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并将所学带回我的祖国。”

(文/图 记者 姜泓 通讯员 陈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