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语言赏析题(中考记叙文阅读之品味语言)(1)

记叙文阅读之品味语言

一、考点落实

u 命题形式

1、结合语境,赏析加点的词语。

2、请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3、请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4、请从环境描写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5、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6、阅读文章,比较画线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7、品味富有表现力的标点符号。

u 解题技巧

u解题技巧

品味语言一般出现在记叙文阅读第二题,由两小问组成,即赏析词语和赏析句子

1、赏析词语:

(1)解释字词的本义,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其语境义。

(2)选择赏析的角度: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感情色彩(褒义、贬义等)。

(3)将词语代入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何种内容。

(4)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句子或文章内容做情感分析。

2、赏析句子:可从修辞、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句式、标点等角度考查。

(1)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比比问问反对夸人

①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②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③反问:加强语气。

④设问:引发思考,提醒注意。

⑤反复:富有音韵美,突出强调某种情感。

⑥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⑦夸张:突出强调。

⑧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2)人物描写:

①判断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语动心神(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

②分析本句话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种内容。

③分析表达效果,结合句子或文章内容做情感分析。

(3)环境描写: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②渲染……的气氛。

③烘托人物……的心情(感情);烘托人物……的形象。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专题九具体分析)

(4)句式角度:

①倒装句:强调……(词),突出所写物或人的……特点,表达作者……情感。

②设问句:引发思考,提醒注意。

③反问句:加强语气。

④感叹句:抒情强烈。

⑤有修辞的按照修辞回答。

(5)赏析句子若无指定角度,需要先分析从上述那种角度分析。

(6)标点符号:重点考查省略号的用法,在句中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欲言又止。或者省略留白,留有遐想回味。

u答题模式

1、赏析词语:解词 手法 代入 情感

2、人物描写:点明手法 结合文章 表达情感(表现人物性格)

3、修辞角度:点明手法 具体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情感。

4、环境描写: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感情);为下文作铺垫。

5、倒装句:强调……(词),突出所写物或人的……特点,表达作者……情感。

例题讲解

(四)2020·天桥二模

懂你

①我和父母是不大容易相见的,故乡也是不大回的,因为父母常年在长沙帮弟弟带孩子。今年暑假,听说父母要回老家小住,我立即回到了家乡。

②到家后,我和父母收拾院内的荒草,擦拭所有家具,清洗日常用品,暴晒床单被褥,经过近一天的收拾整理恢复了家的模样。父母感念我能回家和他们相聚,还帮忙一起收拾整理家,嘴里也不住念叨:“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多亏了华在家呀”。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③我去城里办事,父亲用小电动车载我去坐大巴,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一切仿佛回到童年——记忆里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乡野小土路,那时的她还小,父亲还未老……

④父亲年轻时候高大魁梧,脸型稍方,脸色黑红,属于不怒自威型,一个略显愠怒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和父亲相处总是惴惴地,能躲就躲,沟通并不多。

⑤记得那次,我正在跟伙伴们满村疯跑,麻花辫早已散开。猛然间,我看见了父亲朝我走来。“小华,你过来”,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跟我说。我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乖乖地走到他跟前,他一把把我拉过去,蹲下身子开始给我扎辫子。父亲粗大的手抓住我散落的头发,分成三股,一下一下地编起来,每一下都那么用力,我不敢动,头皮被揪得生疼。父亲扎的辫子虽然歪歪扭扭,但是一连几天不梳头都可以一丝不乱。

⑥这是父爱吗?只是太粗犷,年小的我体会不到。

⑦春节过后,到处喜气洋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去。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父亲的身板宽大浑厚,前面护着年小的弟弟,后面为我遮挡冷风。乡野的风清冷凛冽,但我不觉冷,反而感觉田野的风景新奇可爱。父亲喝了点酒,高兴,而且温和了。回家路上,他秀起了车技,载着我和弟弟晃晃悠悠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忽地车把拧向左边,忽又拧向右边。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我和弟弟左颠右晃吓得尖声呼叫,父亲却越发得意,潇潇洒洒地一直骑到院子里。我和弟弟下车后争相和母亲告状,父亲笑嘻嘻的,却不恼。

⑧这是父爱吧?我不清楚,但这一天感觉充满快乐和幸福。

⑨偶然有一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父爱。

⑩那是冬天的夜晚,屋内炉火正旺,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父亲将脸盆架支在火炉旁让我洗头。他帮我添水、倒水、试水温,直到水足够多,水温刚刚好,他才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可以了。”“洗洗脖子,脖子上有泡沫!”他在旁边监督指导,语气生硬没有温度,“洗两遍不行,洗干净才行,热水多得是!”我不敢出声,但在心里已经有一百个不乐意了。可是就在这斥责声里,就在父亲生硬的举止里,我却一下子明白了:那温热的水,那递过来的干毛巾,那听起来像斥责的话语不就是关怀,不就是父爱吗?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⑪尽管我体察到了包藏严实的父爱,但父亲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要外出奔劳挣钱养家,所以父亲带给我的距离感一直存在。以致后来我长大离开家乡,每次打电话都是跟老妈聊天,有时候父亲接起电话父女俩竟无话可说。但是,父亲对我们的孩子分外有耐心和爱心。孩子们总愿意跟着他玩,父亲骑上三轮车,带孩子们去掰玉米、摘花生,领着孩子们去捉蚂蚱、钓鱼,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无比兴奋。父亲会给外孙女买回花花绿绿的发卡,耐心地扎个漂亮小辫,还会给孩子们偷偷地买雪糕吃。

⑫有一次,父亲带我女儿从镇上回来,我发现女儿嘴角脏脏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神秘笑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姥爷没给我买雪糕。”“又给孩子吃雪糕了,是吗?”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亲说话。父亲当众被揭穿,露出孩子般的坏笑。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

⑬匆匆芳华留不住,毕竟消磨去。离开老家时,父亲送我去车站。坐上父亲的电动车,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我已经不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

(作者刘明华,文章有删改)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6分)

(1)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五)2020·济南中考

时光的往事

鲍尔吉·原野①

①这里是阳光小区,我和父母住在这里。我们仨经常聊天,他们说六七十年前的事,我说这些年的事。这场景像话剧,我们轮流上场,讲述时光的往事。

②那天,雪下得很大,我爸看着窗外,说:“这时候我们到塔湾了。”他说的“这时候”是指1948年2月,即七十一年前的辽沈战役。“这时候”他是内蒙古骑兵二师的战士。在沈阳的塔湾,他们连队接到进攻命令,士兵们扔掉多余的东西,这是要拼命了。我爸脚伤不能行走,连长把他扶到马车上,给他一百发子弹。说到这,我爸瞪大眼睛。“一百发子弹!从来没发过这么多子弹,这仗不知道多残酷呢!”他眼看着连队全体上马,举刀,隐没在炮火里。作为孤独的伤员,他准备打光所有子弹,牺牲在这里。

③我军胜利了。我爸说:“嗨,我们这些骑兵,其实只有一匹马,一杆枪,一把战刀。我们哪,1948年冬天围困长春,身上就穿一件单衣服,白土布用黄炸药染的。我们那时候,除了人厉害,别的啥都不厉害。”

④我爸今年九十一岁,头发茂密高耸,鼻梁挺直。他透过窗子看向想象中更远处的塔湾,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的战友和战马。

⑤我给父母聊起到牧区采访时那些难忘的经历:有一位牧民骑马跑了三十多里路为我送来自己烙的馅饼。几位牧民为我一个人举办赛马,七匹骏马在细雨中嗒嗒跑远变成小黑点,又从小黑点嗒嗒跑来变成骏马。有一个镇在美丽的罕山脚下为我举办蒙古语的诗歌朗诵会。有一个村为我办过篝火晚会。从四面八方骑马来到的牧民们,一个一个从我身边走过,借篝火的光亮看我长什么样。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下痛哭不已,使劲儿用掌跟抹脸上的眼泪。是的,我在接过馅饼、看到细雨里的奔马、听他们朗诵时都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所谓深入生活,实为生活深入到你心里。像山坡吹来的风、像瓢泼大雨那样抱住你,冲刷你身心的污垢。你会像蒙古骏马一样坚忍,脸上有牧民那样纯朴的笑。

⑥我去过全国一百八十多个市县区。在汉中的江边,两只朱鹮一前一后从我头顶飞过,它们通体橘红兼带粉色,翅膀和尾羽舞动流苏。朱鹮知道人的友善,故不高飞,并慢飞。在安康的江边,往左手看,莽莽苍苍的大山是秦岭;往右手看,莽莽苍苍的群峰是巴山。巴山秦岭终日对视千万年,如此雄浑。广州的珠江边,被搅碎的灯光在江里神秘眨眼,江边有卖水果的摊子,情侣们倚栏细语。在关东原野,疾驰的马群如骤雨般掠过广袤丰沃的大地……

⑦我把这些见闻讲给父母听。我爸说:“嗨,咱们国家大啊。”我妈说:“咱们国家好。国家不好,大有啥用?”我爸说:“嗨,就是。”他们说的“好”就是安宁,生于斯土,所求者不过斯民安宁幸福。

⑧我还给父母说起,母校赤峰学院请我去当特聘教授,与我商议为学生们开什么课,我说我们需要给孩子们阐述美。美不软弱,更不虚无,我们通过诗文告诉孩子们国土广阔之美,文章渊深之美,还有人生的刚健之美、善良之美和朴素之美。在中国行走,放眼高天厚土,万壑群山,我们能从中汲取美的力量。

⑨时光的往事,汇聚成深情。去年8月,我的散文集《流水似的走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赤峰市专门召开表彰会对我褒奖。会上,政府授予我“赤峰市百柳文学特别奖”并奖励我一匹铁蹄马②。面对直播镜头,我一时慌乱,不知从何说起,只想大哭。我在答谢词中说:“我是草原河岸边的一株小草,是旭日的光线把小草的影子拉得很长,使它像一棵树。

⑩从此,我有了一匹马。看着它在草原上鬃发飞扬地奔跑,我总会想到跨上战马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想到草原上骑着骏马的牧民们,想到马群疾驰的关东原野……后来我发现我的长相开始像马了,窄长脸,眼神机警而有野性。对我来说,马是更好的归宿。我是草原上温驯的老马,低着头,驮着我爸我妈和我的文化使命,慢慢往前走。值得庆幸的是,这里有让马喜欢的草、风和流水,这里是我可爱的故乡。这里是我的祖国。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被评为“90 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是蒙古族的骄傲。②铁蹄马:蒙古名马。在蒙古族,奖励一匹铁蹄马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 6 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3 分)

他眼看着连队全体上马,举刀,隐没在炮火里。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3 分)

我实在忍不住,躲到远处的老榆树下痛哭不已,使劲儿用掌跟抹脸上的眼泪。

(六)2021·济南中考

红条绒布衫

①“妈,一周不到,买了三件长袖衬衣了,都还没穿呢,咋又要买呢?”我话没说完,患小脑萎缩症的妈,就说我没良心,又提起花婶的红条绒布衫。

②听着妈欠逻辑的话,我真真切切地又回到了那遥远的岁月。

③那年我上小学五年级,妈是妇女队长兼棉花专业队队长。一天下午,我放学路过棉花田,妈正在地头把苦楝豆儿往冒着热气的大铁锅里倒,她是在试验用土法熬制棉田专用农药。妈高挽着袖子,利索地添水、加柴、搅锅、验药。两条大辫子交叉绑在身后,汗水浸润的脸庞更显得白里透红。爹担着水桶来帮忙,对妈说:“刚才碰见村长,说让你带着花婶明天去公社开棉花技术培训会。”

④第二天一大早,花婶来家找妈一起去开会。花婶穿着一件红条绒布衫,上面三颗包金边的大黑绒扣,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妈凑近了仔细端详花婶的红条绒布衫,一脸的羡慕。“这是我结婚时的衣服,一直没舍得穿。今天这不是到公社开会嘛,就拿出来穿了。你长得好看,穿上肯定更好看。你试试。”花婶边说边脱下红条绒布衫给妈试穿。

⑤我忍不住惊呼:“妈,你穿真的比花婶穿还好看!”妈脱下了布衫,叹口气说:“我啥时候也能有件红条绒布衫呀!”爹说:“是啊,你经常去外面开会学习,应该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啊。今年你又被评为‘劳模’了,过几天队里给你发了奖励籽棉,你拿到县城卖了,也买一件她花婶那样的布衫吧。”妈说:“妮儿说了多回了,要买钢笔,还得给地做个新书包。布衫,我就先别想了。

⑥秋收之后的一个星期天,生产队的牛车去县城拉化肥,妈把两个装满东西的大口袋搬到了牛车上。我知道妈这是要搭车上县城哩,就也爬上牛车,想跟妈一起上县城。妈说卖东西赶集带着我耽误事,赶我下车。爹对妈说:“这一袋儿红薯皮是你检的,那一袋儿红薯干儿也是你拾的红薯切的,卖了钱你就也买一件她花婶那样的布衫吧。也带妮儿逛逛县城。”“呵呵!我还怕你把我的‘私有财产’充了家庭的公哩。”妈开心地笑着,没再赶我下车。

⑦妈把我领到新华书店门口的书摊儿前,对摆书摊儿的大爷说:“能不能先让妮儿在这儿看书,一会儿我卖完东西,再来给你付钱?”大爷满口答应。妈回来的时候,胳膊夹着空口袋,我知道她已经把东西卖掉了。我想把这本《少年文艺》看完再走。妈看我拿着手里的书实在不想放下,就坐在一旁等我。过了一会儿妈说:“再不赶紧,赶不上拉化肥的牛车了,得步行回家哩。”我急得眼泪下来了,求妈再让我看一会儿。妈问大爷:“这书本哪儿能买到?”大爷说:“这样的书得事先向邮局订。一订一年的,得一块多钱。”妈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⑧回家的路上,妈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看到了那件红条绒布衫,她看着摸着,犹豫不决的样子。

⑨那天妈到底还是没买红条绒布衫,我们也没赶上生产队拉化肥的牛车,步行回了家。到家时天已经快黑了,妈进门就对爹说:“等邮局送信的再来村儿上,你打听一下啥时候订《少年文艺》,给妮儿订一份。”后来我听老师说可以通过学校订刊,妈就把订刊的钱给了我。听老师说,我是学校唯一一个订报刊的学生。

⑩后来家里每顿都能吃上白面馍了。有一次,我提起妈一直想也没想到手的红条绒布衫,妈说:“那样的布衫早过时了,即使不过时,也不适合我这岁数的人了。”

⑪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关于红条绒布衫的往事又被头脑不清楚的妈反复说起,我才意识到,红条绒布衫大概是妈心底里深藏的一个遗憾,虽经岁月洗涤,却依然真切地存在于潜意识里。

⑫我想到可以到网店上撞撞运气。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件复古款的红色条绒布衫!又另外淘到了几颗包金边的黑绒布扣。

⑬我把红色条绒布衫拿给妈的时候,妈摸着上面的包金边黑绒扣,惊喜的神情像个孩子。银发驼背的妈穿上红色的条绒布衫,仔细端详着:“这布衫多难看!”她又把柜子里自己的衣服拿出来一件件试穿着:“看看,我哪一件衣服都比这红条绒布衫好看!”

我的鼻子酸酸的,妈妈身上的红条绒布衫模糊成了一片红色云影。

(选自《散文选刊》,作者海峡,文章有删改)

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妈高挽着袖子,利索地添水、加柴、搅锅、验药。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3分)

妈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考点三 记叙文阅读之品味语言参考答案

(四)《懂你》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母头上大量白发的长势比作战争中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的攻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变老了,表达了我对父母老去的惋惜之情。

(2)“热腾腾”是指热气蒸发,很热的样子。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为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后内心感动的样子,表现了我对包藏严实的父爱的感激之情。

(五)《时光的往事》

20.(1)示例:“隐没”,消失、渐渐看不见的意思。写出了战斗中战士们冲向敌军,消失在炮火中的情景,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2)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因受到如此礼遇而大哭时的情形,表达了纯朴深情的牧民带给“我”的深切感动。

(六)《红条绒布衫》

20.(1)动作描写。通过写“添水、加柴、搅锅、验药”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妈做事利落、能干。评分意见:本题3分。人物描写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2分。

(2)“若有所思”是好像在思考的意思。形象地写出妈在思考手中的钱是否同时够给孩子订书、自己买红条绒布衫时,内心的矛盾迟疑心理。

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