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1)

“爹,我才不要学什么杨家枪法,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让我学这个有什么用?我要去大城市打工挣钱,这样才能养家糊口,才能给您养老,您就别再劝我了”。说完这些话,年轻人背上行囊,和伙伴一起去城市打工去了。

面对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想着祖传枪法到他这一代就要后继无人,老人内心五味杂陈,痛苦万分。年轻人名字叫杨鹏,和很多人一样,追求着城市的繁华,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天辛辛苦苦,就是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他的父亲就是“杨家将”第37代传人——杨开华。

提起从宋朝就流传至今的“杨家将”故事,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民间传说,没有历史根据。要说“杨家将”的后人更是空穴来风。

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2)

其实真实情况是“杨家将”中的杨令公(杨业),杨廷昭(杨六郎),杨文广(杨延昭之子),这三个人在正史《宋史》中是有记载的,尤其是杨业和杨廷昭。在北宋初期,国家受到北边蛮族辽国的多年侵犯,父子二人抵御外族侵略,骁勇善战,保家卫国。

当时杨家就已经成为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族”,“杨家军”也是在北宋军事力量中,战力较强的一支军队。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

无奈北宋建国开始就一直重视文官而轻视武将,很多战略的失败都是文人纸上谈兵所致。整个国家富而不强,“靖康之耻”尚未得雪,北宋便被金国所灭。金国对北宋旧将要么采取诏安的政策,要么就赶尽杀绝。杨氏一族满门忠烈,肯定不会荣华富贵就叛国投敌。

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3)

为了躲避战乱和敌人追杀,只能化整为零分为几支举家南迁,隐姓埋名定居下来,其中有一支就迁到了四川绵阳地区,这里群山环绕,交通闭塞,是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时过境迁,慢慢与其他几支杨氏后人也断了联系。

迁往四川绵阳的杨家后人到了杨开华这代已经是37代了,这在杨氏族谱中清清楚楚记载,所以杨开华老人是“杨家将”后人也是毋庸置疑的。杨开华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一直默默无闻,毫不起眼。

直到有一次邻村的几个恶霸来村里寻衅滋事,想占些便宜。得逞几次后,他们胆子越发大了起来,更加肆无忌惮和变本加厉。那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年轻气盛,不能再继续忍受下去,但是没有人敢做领头羊。或许是杨家后人骨子里就有保家卫国的基因。越到关键时候,越能激发出这份勇气。

杨开华就毛遂自荐,带领村里年轻人准备反抗。在这帮恶霸再次来闹事的时候,杨开华从家里拿出红缨枪,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两个年轻人打一个恶霸,杨开华对付三个,他用红缨枪左刺右挑,这帮子恶霸流氓哪里见过这阵势,纷纷四散逃跑。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到村里闹事。

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4)

杨开华功夫了得的事一下子在四里八乡传开了,很多人慕名而来询问他练得是什么武功。杨开华看隐瞒不了了,把“杨家枪”的由来就告诉大家了。原来“杨家将杨令公”历史原型杨业擅长使枪,他的枪法是博众家枪法之所长,自己独创一套枪法,总共36路,也叫“梅花枪”。

“杨家将”的后人

枪头出击时一连几下,好像在纸上点梅花,速度极快,神出鬼没,变化无穷。杨家后人在此地定居之后,隐姓埋名了很长时间,后来改朝换代,先祖就想认祖归宗,修缮族谱的同时,也开始练习杨家枪,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传于后人。

到了杨开华,已经是37代传人了。当知道自己是“杨家将”的后人,杨开华内心充满了骄傲。不能给祖先丢人,为了能把“杨家枪”传承下去,杨开华可谓冬练三九,从小勤学苦练。

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5)

现在杨开华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还是非常健壮,精神矍铄,这和他长期练武有密切的关系。他没事的时候就在家的院子里练习杨家的36路枪法,红缨枪在他手里,转、闪、腾、挪的身形能把现场观看的人惊叹的赞不绝口。很多人也拿着棍子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起来,可根本学得不像。

杨开华老人讲:杨家枪法不能只学套路,最重要的是学运气和发力,不会这些,使出来的枪法看起来软绵绵的,顶多算个“花拳绣腿”。

后继无人

杨开华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套枪法传给他的儿子,不能把祖宗好不容易传下来的枪法断在他的手里。可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对这些不热乎,儿子杨鹏一天到晚在外面打工,辛辛苦苦挣钱,对老人也千依百顺,唯独就不能提学习枪法的事。

正史上真实杨家将(杨家枪法即将失传)(6)

只要杨开华一提起这个,他儿子就不耐烦。在年轻人眼里,这都是老旧的东西,是注定要被淘汰的。如此一来,这“杨家枪”就要失传,老人一想到这些,就痛苦的很,这让他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另一方面他与儿子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很多外人知道了这个情况,纷纷上门拜访求杨开华收自己为徒,可是老人都了拒绝他们,原来根据组训规定,杨家套枪法绝不外传。现在杨开华老人只有寄希望寻找其他“杨家将”的后人,把这套枪法传给愿意学的后辈,这也不算违背祖训。为此杨开华先后去湖南、贵州、福建等地寻找其他杨家后人。

希望杨开华老人能够顺利找到“杨家将”的其他后人,把“杨家枪”传承下去,也把“杨家将”保家卫国的精神传承下去。

文/史海观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