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宝宝出生后不久,身上都会出现一些红色的疙瘩或者斑点。

很多“经验十足”的老一辈人不禁说:“你怀孕的时候没有祛胎毒吧,孩子身上的毒气都是从你身上带出来的”!

很多新晋宝妈都会一脸懵的问:“胎毒什么鬼”?

也有的妈妈孕期在长辈的安排下,就开始吃各种食品防“胎毒”,例如鹅蛋、绿豆等。等生下来,孩子身上黄黄的、起了疹子,也常被邻居说是“胎毒”。

预防胎毒的四种表现(如何科学预防胎毒)(1)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那么,胎毒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存不存在呢?今天,咱们就聊聊“胎毒”的那些事儿。

老一辈的传统观念中,会把某些疾病或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现象当成胎毒。

所谓的“胎毒”只是一种原始的民间说法,但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所谓“胎毒”的症状都找到了真正明确的病因,并有了科学的应对方法,比如乳痂、新生儿红斑、湿疹、胎脂、脂溢性皮炎、新生儿毳毛、黄疸、鹅口疮等。

胎毒引起的原因:

一、孕妈妈的原因:

1、生活作息

孕妈作息不规律,熬夜、睡懒觉以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对宝宝的发育产生影响。

2、饮食方面

饮食不节制,不忌口,补过头或者爱吃些油炸等油腻辛辣的东西。

3、母乳喂养

乳汁中的葡萄糖醛酸酶很活跃,导致肠道中的胆红素吸收变得更加强大,以致加重黄疸的症状。

二、宝宝自身原因:

1、胎便未排除

宝宝出生后胎便没有及时排出,再加上宝宝的肝肠循环较慢,这些会加剧疾病的症状。

2、正常菌群未形成

一般胆红素会经过胆道排到肠道,经过细菌的作用转变成粪胆原排出体外,若缺乏正常菌群就会影响胆红素排出,导致黄疸加重。

3、服用药物

如维生素K等,从而加重黄疸症状。

三、其他原因

1、新生儿溶血

由于一些遗传方面的原因,导致有一些新生儿出现血型不合现象,即ABO溶血性黄疸。

2、宫内感染

新生儿感染,例如巨细胞病毒。

3、甲状腺功能低下及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

温馨提醒:

宝宝如有“胎毒”表现,需要对症处理,千万别自作主张或听信偏方。

给孕妈/宝妈或宝宝服用一些解胎毒的中药,那真的是会两败俱伤。

如何治疗胎毒?

主要是要对症治疗,比较常见的有五个方面

1、新生儿痤疮

症状:通常在出生后数天至4周以内出现,表现为面颊、额头及下巴的丘疹、脓疱,但不痛不痒,一般持续3~4个月后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通常无需治疗,只需简单护理即可,即每天用38~40℃的温水给宝宝洗脸,不需使用什么清洁洗剂,只需保证毛巾柔软,脸盆、浴盆干净就好。

2、脂溢性皮炎

症状: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周,表现为头部、面部有红斑,表面有油腻状鳞屑,眉区、鼻唇沟、耳后和头皮相对严重,会有轻微瘙痒,一般在3~4个月后自愈。

处理方法:通常不需要治疗,但要注意清洗结痂,即用毛巾用温水沾湿后轻柔擦拭;若宝宝头上的痂块实在太多,可以用婴儿油或是涂抹非激素类抗炎药,如丁苯羟酸乳膏,等痂块软化,和皮肤完全脱开后,用棉签轻轻拨下来,拨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扯到宝宝头发。

3、婴儿湿疹

症状:大多数宝宝在2~3个月时开始长,会出现在全身任何部位,皮疹发红、连成一片、有明显瘙痒感,细看皮肤很干燥有皮屑,严重时会有小裂口,甚至伴有水疱、渗液、结硬痂等。

处理方法:症状轻微的话只需做好润肤保湿,严重一点就要外用激素软膏(如:布地奈德乳膏、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艾洛松等) 润肤保湿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外用药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使用。

4、新生儿黄疸

症状:宝宝出生后出现皮肤、眼膜、黏膜发黄,一般从脸和眼睛开始,逐步散到胳膊、腿脚和身上的皮肤。

处理方法:

生理性黄疸

会自然消退,只是进行母乳喂养的要给宝宝按需哺乳;吃配方奶粉的宝宝要适当喝水。还需经常让宝宝晒太阳。

病理性黄疸

就要及时就医进行蓝光治疗了。病理性黄疸表现为黄疸出现得过早,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或者超过2周黄疸仍然不退,或在出生72小时至2周期间黄疸含量超过12.9mg。

5、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症状:出生3 天以内,身体和四肢会出现大小不定的红斑,边界不清,鲜红湿润,有的会融合成片。红斑中心或周围可能出现皮疹,上面顶着白尖,类似于脓点。

处理方法:如果宝宝没有任何不适感,那就无需治疗,几天内能会自然消退。

如果出现“胎毒”症状,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宝宝的异常状况。错误地用一些“古方”“偏方”不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可能损害宝宝脏器功能,导致重金属中毒等。

你身边还有哪些被传为胎毒的症状?或者因为不明原因,而被强迫吃下过哪些五花八门的去“胎毒”偏方?都来聊一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