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1)

“各位老铁,这是我们家乡的老树核桃和高山蜂蜜,亲测好吃,美容养颜,数量不多,欲购从速哟!”摄像头前,“双阳小溧哥”正绘声绘色地向网友介绍双阳乡的土特产品。

这是重庆市巫溪县双阳乡“我为家乡特产代言”活动中的一幕。利用春节返乡热潮,双阳乡充分发动返乡流动党员、返乡成功人士、返乡大学生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大力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有效拓宽了核桃、蜂蜜、中药材等本地农特产品的知名度。据统计,该活动成功销售农产品70万余元。

其实,类似的案例在巫溪县并不少见。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巫溪县委组织部创新开展党员冬训,按照“三讲三落实一听”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冬训热潮。

宣讲、送讲、比讲,让学习氛围浓起来

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进千家万户,天星乡整合全乡党建指导员、优秀老党员、青年干部等人员力量,组建7支宣讲小队,通过会议宣讲、入户宣讲等方式,让党的声音更接地气、直抵民心。同时,还精心准备了一份包含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材料和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手册的理论“大礼包”,并组织专人上门赠送,获得频频点赞。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2)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组织党员开展集中培训,交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对外出未归的流动党员、年老体迈等行动不便党员,通过重庆党员教育融媒体平台、微信或送学上门等方式组织学习,确保全覆盖。”巫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向芸娇介绍,“我们要求各村社区党组织要通过三句半、送对联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歌颂党的丰功伟绩,把民心凝聚起来,夯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是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头戏。”一说到乡村振兴,巫溪县乌龙乡林场村党支部书记石光民便滔滔不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为了讲明市县经济发展形势,讲清发展改革政策,讲细乡村振兴政策,讲实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新风吹进小院、吹进农户、吹进田坎,巫溪县委组织部要求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冬训,开展各类政策送讲活动。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3)

“能被评为最美家庭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今年我要再接再厉,不仅做好自身,更要带动左邻右舍一起创建最美家庭。”颁奖台上,巫溪县红池坝镇龙台村最美家庭获得者林小兵满脸喜悦、激动难耐。

评选最美家庭是巫溪县委组织部丰富冬训的另外一种形式。通过深化“最美小院”“最美家庭”“好婆媳互夸”等活动,建设抢抓机遇、崇尚美德的文明村风,建设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的淳朴民风,建设孝敬父母、友善邻居、以善为本的善良家风。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治理这一关键环节。”巫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向芸娇表示,“通过开展‘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善良家风’评选,以发挥‘智治’支撑为抓手,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助力乡村振兴‘开’一剂良药。”

持续落实、深入落实、组团落实,让为民实效显出来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定是能人之间的一场较量。

“尖山镇今年新摸排‘乡贤能人’80名。”

“城厢镇今年新摸排‘乡贤能人’30名。”

……

巫溪县组织工作在职领导群里,一条条回复述说着摸排成果。

持续开展“乡贤摸排”,激活“名人、能人、巧匠”人才“活水”,充分发挥乡贤反哺作用,巫溪县委组织部在引领乡贤积极发挥反哺作用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百亩藕鱼池、千亩经果林、高山有机蔬菜大棚,观峰的农业资源优势显著;孝德长廊、河池寻蛙、幽林听蝉,观峰十二景总能让你流年往返……”1月18日,一场特别的“项目推介”会在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拉开帷幕。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4)

各党支部书记轮番上阵,全力推介本村发展蓝图、实施项目,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外出经商人员返乡投资村级发展项目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企业。

“项目有何用地要求?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市场需求行情如何?产品质量高不高?”

……

与会人员连连发问,推介人员有问必答,现场一片热闹。其实,古路镇深入落实“项目推介”的举措,仅是全县的一个缩影。

“邀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致富能手参与冬训是我们寻找合作契机、赢得更多商机、助推村级经济发展的一贯传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桂芳表示,“相较以往,今年我们要求每个村都要落实一个村级发展项目,并且在2023年度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时,各村书记现场展示项目推荐过程及落实情况,以此鞭策我们的干部在探索村级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上真抓实干、大胆作为。”

截至目前,巫溪县共推荐村级项目192个,开展“我为家乡特产代言”推介活动384场次,切实推动党员冬训工作接地气、见实效。

听取群众“治村良策”,让干群关系密起来

寒冬腊月,岁暮天寒。尖山镇大包村村民程茂山家中座无虚席,党支部书记曾有海正在向党员和群众代表通报该村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5)

“我村种植的520余亩烤烟喜获丰收,200余亩辣椒产量达24万斤,新建20亩的羊肚菌大棚已全面竣工,马铃薯现代农业园区已完成1000亩的土地流转,马铃薯美食一条街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路面油化已竣工……”曾有海对照年初履职承诺,向参会的党员群众代表逐一汇报工作落实情况。

“说到并且能做到,这届村干部真的很不错。”“期待2023年我们能听到更多喜讯。”在场人员交口称赞。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经济怎么发展,项目如何实施,基层治理怎样抓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6)

蒲莲镇莲花村利用冬训期间党员和群众的返乡热潮,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坝坝会”。

“我们开坝坝会,就是希望征求大家对村里发展的意见,一起探索致富路。大家敞开了说,我们竖起耳朵听。”莲花村党支部书记郑达存话音刚落,群众立刻活跃起来。

“我们村的老鹰茶种植规模不够好,建议整合土地资源,集中连片种植。”

“我们虽然有老鹰茶加工厂,但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建议强化技术水平,提高加工质量。”

……

群众有了“金话筒”,“话匣子”一下子便打开了。“坝坝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议村情、话发展,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这个会开得好啊!把会场搬到我们寻常百姓家的院坝,搬到老百姓家里,我们有啥说啥,没有什么顾虑,希望以后还要多开。”村退休老支部书记王和国说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组织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尤其是外出返乡人士对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的意见建议,冬训期间,一条条谏言良策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的“源泉活水”,也成了凝聚干群关系的“助推器”。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党员教育培训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巫溪县将持续抓好党员冬训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市委、县委要求上来,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乡村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担当作为。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7)

精准施训补短板(重庆巫溪三三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