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五岁了(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实施以来,成果显著。以美国智库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这一倡议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热烈探讨。

总体来看,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负面思考多于正面思考、非理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挑拨离间的成分多于建设性因素。这说明了其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局限于自身立场,出现了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当然,也有一些智库专家的评价比较理性正面,比较具有建设性,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五岁了(2)

关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是美国智库专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近期,他们重点考察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

第一,经济因素。绝大多数智库专家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要意图是经济因素,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是这一倡议提出的最直接因素。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罗兰认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改革的产物,是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措施。”

第二,其他因素。有智库专家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除了经济意图外,还有多方面的战略考虑。其一,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与美国等国家或地区达成战略均衡。对外关系委员会的易明认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希望通过促进双边贸易关系来抵御美国、日本,欧洲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全球地位。”其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能源安全和维护中国国内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其题中应有之意。克里斯提娜·古卢齐安认为,“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的能源安全”。其三,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加强“邻里外交”。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韩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扩展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区域合作的宏伟构想;该计划承诺增强地区联系、深化经贸关系、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之间的纽带。”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五岁了(3)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评价

其一,“一带一路”倡议是发展的倡议,互利的倡议。布鲁金斯学会的卡迪拉·佩西亚戈达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有关机构的活动进行了比较,特别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了比较,进而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其二,“一带一路”倡议是雄心勃勃的地理经济理念。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乔纳森·希尔曼认为,“一带一路”是如今全球事务长廊中的杰作,是近年来最为雄心勃勃的地理经济理念,希望把“一带一路”倡议变成“一带一路”战略。其三,“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阔前景。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副总裁罗伯特·霍马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广阔前景令人瞩目。”“(地区间的)联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且势在必行。‘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以基建方式将国与国连接起来,同时也以一种协同合作的方式让诸多国家走到一起”。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五岁了(4)

关于相关国家、地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

近期,美国智库专家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及反应也给予了密切关注,并相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欢迎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表示认可。多数美国智库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新兴经济体和相关国家受益匪浅”。战略与国际中心的张克斯分析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应,认为:“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巨大,因而反应最强烈。”“许多亚洲较小的经济体一直渴望‘一带一路’合作,特别是吸引基建投资,以进一步发展,并沿着新兴贸易路线成长为枢纽。由于类似原因,非洲、南美洲和中东部分地区也有热切的参与愿望。”

第二,关于欧洲国家态度的变化及原因。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中欧关系的前访问学者赖雪仪指出,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日益增长,“对于欧洲而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网络最终将连接欧洲和中国,这意味着欧洲可以获得来自外界的更多贸易、投资和合作机会。

建议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参与的态度

作为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的智库,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分析美国的态度和相应的对策,也是其研究的核心之一。多数智库专家从该倡议本身的意义出发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积极回应态度。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包道格、陈懋修提出:“在现有国际秩序的许多重要方面,中国实际上更接近于一个规则制定者,而非接受者。”“美国必须设法在亚投行这类多边机构和‘一带一路’这样的开放式计划中与中国积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美国应当力求发挥领导作用,以帮助为东亚地区提供一个升级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大国和小国提供机会。”


来源:北京日报 ·理论周刊

作者:季礼

美术编辑:焦剑

新媒体制作人员:张记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