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十八岁(另类青春发人深省)(1)

从《致青春》开始,青春题材的影片就在国产电影市场上大热,《同桌的妳》、《匆匆那年》、《左耳》引发年轻人集体怀旧,有的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而有的却赢了票房输了口碑,在未来,一大批青春片排队上映。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也算是正常现象,因为年轻人是当下电影的主力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青春片扎堆上映,也让观众出现欣赏疲劳,一些电影中的“青春”也绝非是当年的样子,这才有了网友的“无堕胎不青春”的笑谈。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不同,所以那些青春题材影片也应该不尽相同,然而观众们所看到青春影片故事的推进都是用年代大事件、年度流行歌曲,从而产生的强加怀旧感觉。电影《少年班》也是青春题材,但它在所有的青春片中显得格外另类。青年导演肖洋把其西安交大少年班的经历搬上银幕,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电影是他的梦,从建筑转型做导演,做得开心,活得自在。

之所以说《少年班》在青春片中显得另类,就是因其不俗套,这是导演自己的故事,因为真诚所以才够动人。导演肖洋被誉为“黄金剪辑师”《非诚勿扰》、《中国合伙人》《后会无期》的剪辑都是出自他的剪刀手,所以当你在看《少年班》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快慢闹静之间的拼接干净利落,从头至尾让你感觉它就是像一部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导演恰如其分地在满足观众具有的“天才情结”的窥视企图心与电影作者的自我表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那为何笔者又说它发人深省呢?天才情结是每一个人都在奢望,正如特异功能般让自己成为从事行业的翘楚,这是人的普遍心理。因为当下的竞争是激烈的,而现实又无比残酷,《少年班》既不属于无病呻吟、娱乐至死的疼痛青春日记,也不是那类坚硬晦涩的自我独白。影片的巧妙架构出一个理想乌托邦的同时又悄无声息地撕裂出一个开口,向观众展示了鲜血淋漓的人生,既浪漫又沉重。让观者在沉溺于故事的诗意氛围的同时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然后观后,留个观者的是一长串的省略号。

再者,导演不用当红演员做噱头,这在青春片泛滥的当下显得更加另类,小演员的演员似乎更加贴心现实,给观众以真实感,这可能是导演所追求的影片真谛。从这方面看,导演是一个有情怀,而且还无比自信。不论是热切地想要融入到天才小团体的吴未,还是青春萌动的小女生周兰,亦或是荷尔蒙随时迸发的麦克和踏实纯朴的王大法,他们都是那个天才集体的一员,无疾而终的暗恋,身处集体而无法摆脱的无力感,伸出手想得到热烈回应的那颗炙热的心,焦虑、窘迫且无奈。

青春片之所以能够持续在影市上大热,这与人特有的怀旧情结分不开,《少年班》就是借助集体回忆而构筑的情感共鸣,从而强有力的走入你心。电影看似讲述的是天才少年们的故事,实际上它也展示关于你青春成长的轨迹。因为真实,所以才够动人,因为青春已逝,才让人无比怀念。享当下生活,忆曾经过往,激动、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