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对能源出口的限制,在过去几个月时间欧洲天然气价一路狂飙,这也吸引了外界的广泛关注,部分欧洲媒体更是大呼百姓已无力承担,可事实上在过去很长时间亚洲地区,尤其是东亚多数国家的进口天然气价格一直远高于欧洲,双方差距多达数倍,以去年3月天然气价格为例,欧洲只有5元人民币/立方米,但日本则高达20元人民币/立方米,而与此有相同处境的亚洲国家还包含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等,而这种亚洲地区所独有的天然气“溢价”到底因何导致?
- 运输成本推动天然气单价
▲俄罗斯通往欧洲各国的天然气管道
由于欧盟各国先天地理优势,令俄罗斯完全可以利用管道方式向其进行持续性天然气输送,而截止目前俄罗斯通往欧洲地区共有五条主管线,包括“北溪”管线、“亚马尔-欧洲”管线、“伊斯坦布尔”管线等等,通过这些管线俄罗斯每年至少可向欧盟输送超过1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也正是由于庞大的输送量以及持续输送的先天优势,欧盟进口天然气运输成本得以压缩。
反观,亚洲各国则并不占据该优势,由于空间距离过远,修建天然气管道成本极高,加之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本身经济水平就不高,更无力承担修建以及维护费用,因此这些国家只通过海运方式进口液化天然气,但相比之下这种运输方式成本更高,这自然也就拉高了天然气消费价格。
▲全球液化天然气船分布情况
此外,日韩两国不仅面临海运成本,还有一笔隐藏成本——液化天然气船,由于液化天然气特殊性质因此在海运过程中只能使用专门设计的液化天然气船,但这类特种船本身成本并不低,平均单价近2亿美元,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拥有液化天气船最多的国家正是日本,达到了113艘,而韩国也以32艘位居全球第六,仅这些天然气船采购成本就达到了几百亿美元,加之日常维护费用,成本将进一步提升,这些成本最终是要均摊到消费者身上,这自然也就推高了天然气单价。
2.政治因素影响议价权
▲全球天然气进口分布情况
亚洲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地区,年进口量在全球消费占比中达到惊人的68.9%,理论上如此庞大的进口量完全有资格拥有天然气议价权,但就现实来看,天然气议价权却并非由进口量与消费量所决定,而是在极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影响。
首先,对于天然气等能源,绝不能单纯的将其归纳为商品,在其商品属性背后还隐藏着战略价值以及政治属性,在现有能源结构没有得到突破的情况下,谁拥有并掌握了传统能源,比如天然气、石油,谁就拥有了发展先天条件,反之如果该领域受限,经济发展自然就受限,同时国家安全也会受到冲击,因此在此类能源出口的同时就必然要发挥政治属性,像此次俄乌冲突,俄方通过调整能源出口量,不断增加与欧盟的谈判筹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想要达成该目标,在此之前就要让欧盟对俄罗斯产生能源依赖,为此俄方也只能降低出口价格,这也从侧面提升了欧盟对能源进口的议价权。
▲复杂中东地区,各国更希望得到安全保障
可这种政治因素在亚洲各国身上并不存在,换句话说,亚洲各国没有充足的政治资本与俄罗斯就天然气采购价格进行议价,这就是一个卖方市场,卖多少钱基本都由卖方说了算。当然会有人质疑,除了俄罗斯出口天然气,中东各国比如伊朗、卡塔尔、沙特不也是出口大国吗?这些国家出口也受政治因素影响吗?
受!相较俄方所需要的对等谈判资本,这些国家则更希望借出口获得第三方安全保障,简而言之卖资源保平安,但这一点亚洲各国,尤其是日、韩两国根本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即便是面对中东这样的小国,同样没有政治资本,如此一来议价权丧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亚洲地区所独有的天然气“溢价”,想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受到政治因素影响,想要彻底解决更是难上加难,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终有一日该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