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全国人口十不存一。诸侯忙于攻伐地盘,百姓却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按说在这动荡的年代,文学艺术应该陷于停滞,但还是要感谢曹操,他统一北方,给了北方士族和百姓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在这里,出现了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大家,对中国的诗、赋、散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1)

建安七子

汉建安年间,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陈留阮瑀,北海徐干,汝南应玚,东平刘祯聚居邺郡,七人与曹操父子相处甚厚,经常饮宴论文,行则同车,止则同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世称“建安七子”。孔融年长,文采富赡,体气高妙;王粲擅长辞赋,为七子冠冕;军国檄文表章多出与陈琳、阮瑀之手;徐干著有《中论》,辞义典雅,足传后世;应玚和而不壮,辞情慷慨;刘祯壮而不密,以气驭诗。后来孔融和阮瑀先后离世,一场瘟疫竟夺去了剩余五位大家的生命。

孔融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2)

孔融

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幼年就有异才,以孝闻名,让梨典故名闻天下,为人刚正不阿,礼贤好客。孔融最初曾因正义执言触怒董卓,被迁北海太守。后曾为十八路讨董诸侯之一,会兵于虎牢关下。后来管亥率黄巾军进犯北海,幸得太史慈单骑闯围,求救于刘备,方解围困。等到汉献帝驾幸许都,召孔融回朝。赤壁之战前,孔融认为刘备拥人和,孙权占地利,劝谏曹操不可南征,曹操大怒斥责。孔融叹曰:“以至不仁伐至仁,安得不败乎?”被郗虑听到后告知曹操,曹操遂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斩杀孔融,并株连全家。

阮瑀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3)

阮瑀

陈留尉氏人,竹林七贤之阮籍之父,阮咸祖父。阮瑀从小师从蔡邕,文思敏捷,笔风朴素,与陈琳齐名。曹操久闻阮瑀之名,征召他为己效力。阮瑀称病不出,曹操催逼甚急,阮瑀潜逃入深山,曹操遂纵火烧山,阮瑀不得已从之。曹操命阮瑀与陈琳负责军国表章檄文的拟定。适逢曹操大宴宾客,想起阮瑀当初不肯效力之事,就命令他位列乐伎之中演奏以羞辱,但是阮瑀善解音,好鼓琴,抚琴而歌,音声珠妙,冠绝当场,曹操听了也不禁称赞。曹操征马超,命令阮瑀当场作书给韩遂,阮瑀在马上写就,曹操接过一看竟不能改半个字。

陈琳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4)

陈琳

徐州广陵人。早年为何进主簿,何进想召董卓进京诛杀宦官,陈琳劝阻道“此掩目捕雀,自欺欺人,授人以柄,反生内乱”。然而何进不听,后来董卓乱朝,果应陈琳之言。陈琳后避乱冀州,为袁绍书记,官渡之战前,陈琳作檄文讨伐曹操,此文恢弘雄放,壮如骨鲠,历数曹操累累罪行,怒骂其为“赘阉遗丑”。当时曹操患头风卧床不起,一看此文,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头风顿愈。后冀州被曹操占据,陈琳被擒拿至曹操面前,左右都劝曹操杀之,曹操怜惜他的才华,最终赦免。

王粲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5)

王粲

山阳高平人,号称建安七子之首。善属文,长辞赋,与曹植并称“曹王”。出身三公世家,容貌瘦弱,身材短小,放旷不羁。王粲精通算术,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能。他幼时去拜望蔡邕,蔡邕推崇其才,倒履相迎,后将家中藏书尽赠王粲。后来王粲避乱荆襄,刘表待其为上宾。后来刘表去世,其子刘琮继位,正值曹操南征,王粲力劝刘琮献关投降,获封关内侯。后来官拜侍中,进诗颂德,劝曹操进位“魏王”。王粲最终染瘟疫身亡,享年41岁,曹丕亲临吊唁,因为王粲爱好听驴叫,遂与众人学驴鸣以送葬。

徐干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6)

徐干

青州北海人。徐干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慧强记,见多识广,文思敏捷,下笔成文。当年宦官乱政,国体败坏,士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争名逐利,而徐干关门自守,专志求学。青州州牧听说其才名,多次征辟他入仕,但徐干意不在名禄。建安年间,曹操任命徐干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后来徐干称病辞官,潜身穷巷,颐志保真,淡泊名利,最终染上瘟疫身亡。曹丕评赞他“伟长怀文抱志,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矣!”

刘祯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7)

刘祯

东平宁阳人,年少时以文才出名,机警聪辩,尤其善长五言诗,诗文遒劲激荡,雕润虽少,但是意境超然,所以可以与王粲、曹植并称。早年作为曹操丞相掾属,曹丕邀请刘祯过府饮宴,刘祯酒酣忘情,正好甄宓出现,众人皆伏地不敢仰视,只有刘祯平视不避。曹操大怒,治其大不敬之罪,罚其做磨石苦役。后来刘祯以机敏雄辩之才借石自喻,曹操才赦免他。刘祯经此大祸后,性情大变,最终染瘟疫病逝。曹丕称赞他“壮而不密,超凡绝俗,五言诗之冠冕,妙绝时人”。

应玚

三国乱世中的谋士(三国乱世中绽放的文学天团)(8)

应玚

汝南南顿人,与其弟应璩都以文才出名。应玚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擅长辞赋,但生逢乱世,四处飘零,虽然满怀壮志但无处施展,只有寄情于诗赋,其文音调悲节,辞情慷慨,多是感伤民之疾苦。应玚曾为曹操丞相掾属,后又转为平原侯庶子。曹丕官拜五官中郎将后,应玚为将军府文学。建安二十二年,应玚与王粲、陈琳、徐干、刘祯同染瘟疫身亡。曹丕评价他“和而不壮,常斐然有述作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

建安七子是三国时期士人阶层的代表,他们在乱世时只能依附当时权力最大的曹操,获得相对稳定的环境,这才有了他们的名篇佳作,只是可惜天不假年,一场瘟疫竟夺去了五人生命。不过,他们留下的著作还是在文学史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