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见于女性和青年人。

IBS患者往往做了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却长期饱受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增多或便秘的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甚至有人总在考试前、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发病而苦不堪言。那么,究竟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是否意味着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呢?

对于这样一个“磨人的小妖精”,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治疗呢?

下面,我们将从5个问题来读懂肠易激综合征。

问题 0 1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腹部膨隆和排便障碍是常见的特征,反复发作但不伴可发现的器质性病因1。IBS的症状慢性持续,或可频繁发作,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学习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6.5%,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中青年更为常见2。

怎么辨认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5个问题弄懂肠易激综合征)(1)

问题 0 2

长期便秘=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便秘根据病因分为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药物相关。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便秘中根据病理生理学分类又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CC)、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NTC)3,IBS-C多为正常传输型,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为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IBS均可表现为便秘,两者症状重叠并可互相转换4,但IBS-C腹痛、腹部不适表现更突出,这与功能性便秘有所不同2。

怎么辨认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5个问题弄懂肠易激综合征)(2)

问题 0 3

如何从粪便性状分辨IBS类型?

罗马IV标准4根据患者的粪便特征将IBS分为四种类型:①便秘型IBS(IBS-C)②腹泻型IBS(IBS-D)③混合型IBS(IBS-M)④不定型IBS(IBS-U),这四种类型可根据粪便中硬便和水样便的比例是否超过25%加以区分。IBS-C粪便性状中,硬粪或干粪球>25%,糊状或水样便的比例<25%;与之相反,IBS-D粪便性状中,糊状或水样便>25%,硬粪或干粪球的比例<25%;混合型IBS硬便或水样便的比例均>25%;不能满足上述分类标准时,即为不定型IBS。

怎么辨认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5个问题弄懂肠易激综合征)(3)

问题 0 4

工作压力大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因吗?

我们在临床上可能会见到患者因为工作压力大总是自觉腹痛不适而前来就诊。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极具个体化特征,工作压力大可能是IBS的诱因之一,饮食因素亦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研究发现,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异常、肠道感染、黏膜免疫和炎性反应、脑-肠轴功能紊乱、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食物不耐受和肠道菌群紊乱等多种因素参与IBS发病2。

怎么辨认自己得了肠易激综合征(5个问题弄懂肠易激综合征)(4)

问题 0 5

IBS如何治疗?

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IBS症状,提高生命质量,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治疗策略亦应遵循个体化原则。IBS对患者最主要的危害是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和排便障碍等主观痛苦感受,以及对生命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的影响。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

1认知治疗

成功治疗IBS患者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秉持以人为中心的照护原则5。认知治疗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IBS 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和危害的不恰当认知是导致其就医的主要原因,有时超过其症状本身,故认知治疗非常重要。部分患者如能克服疑虑,其症状就可明显减轻,以至于不影响日常生活。认知治疗,以及针对治疗策略的良好沟通,能够显著提高安慰剂对IB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对患者进行认知治疗的内容:

① IBS是功能性疾病;

②没有证据显示IBS可以直接进展成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

③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IBS症状是可以比较理想地得到改善;

④ IBS症状有可能复发,但调整生活方式可能预防症状复发2。

2饮食和生活干预

对于轻度IBS患者,明确诊断后,向患者作出解释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食物,调整相关的生活方式。

限制的食物种类包括:

①不耐受的食物;

②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

③高膳食纤维素食物可能对便秘有效(但对腹痛和腹泻不利);

④避免摄入含有明确过敏原成分的食物。

有限的研究认为,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的调整能够减轻IBS症状。如减少烟酒摄入、注意休息、充足睡眠等行为改善,每周3~5次高负荷的体格锻炼,坚持12周后,明显阻止IBS症状恶化2。

3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患者,需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如腹泻型IBS可以应用解痉剂和止泻药物。便秘型IBS可以利用渗透性泻剂和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非便秘型IBS可以使用利福昔明改善总体症状2。而对于难治性IBS患者及存在合并症状或心理症状的患者,应该使用联合药物治疗,精神类药物和心理治疗方法往往有效5。

参考文献:

1.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Global Perspective.Update September 2015.

2.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299-312.

3.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J]. 中华消化杂志,2013,33(5):291-297.

4.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7 Apr; 23(2): 151–163.

5.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Feb;2(2):11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