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1)

前言

自1894年登基以来,沙皇尼古拉二世一直希望在太平洋上有一个不冻港。在1898年3月,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旅顺港和辽东半岛25年租约,实现了这一雄心壮志。此前,日本曾强迫清政府签署了《马关条约》,侵占了旅顺及其周边领土,但法国、俄国和德国的干预迫使日本放弃诉求,以换取清政府支付更多的赔款。日本将大部分赔款用来扩充壮大舰队,而俄国也开始了一项大型扩充建设计划(“为远东地区的需要”)来保卫新获得的港口。

当时,俄国境内造船厂已经满负荷运转。因此,海军部决定从国外订购战舰。在1898年6月14日,对外招标。几天后,位于法国滨海拉塞纳的地中海冶金造船厂提出了一个基于法国战舰"若雷吉贝里"号的设计方案。俄国的海军技术委员会批准了这一方案,但做了一些改动,法国人欣然同意。最终,阿列克谢.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宣布选中了法国人的方案,而不是与之竞争的波罗的海船厂的设计方案。1898年7月20日,双方签订了合同,费用是3028万法郎(1135.5万卢布),约定42个月内交付战舰。

"皇太子"号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她那船舷内傾的船体。这样,可以使她拥有更高的干舷,而且狭窄的上层甲板减少了船体的结构重量,增加了安装在船舷两侧的火炮的射界,并大幅减少船在大浪中的横摇。但是,这也明显降低了船体的浮力和稳定性,导致其在转弯时倾斜角度过大。在1904年8月的黄海大战中,当"皇太子"号突然从战场上杀出时,与之交战的日本海军还以为她要倾覆了。

“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2)

"皇太子"号的线图

规格参数

"皇太子"号的排水量为13105吨(12898长吨)。船体全长118.5米(388英尺9英寸),舰宽23.2米(76英尺1英寸),吃水深7.92米(26英尺)。舰上人员一般由28-29名军官和750名水兵组成。

“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3)

1903年在法国土伦时的照片

动力系统

"皇太子"号拥有两台立式三胀式蒸汽机提供动力,蒸汽由20台工作压力为19公斤/平方厘米的"贝尔维尔"式燃煤锅炉产生。锅炉装有废气预热器,能给水预热。

她的额定功率为16300马力,设计最高航速18节。在1903年7月至8月的官方测试中,她只输出了15254马力,但却轻松地达到了18.77节。

船上通常储存810吨(800长吨)燃煤,最多可储存1370吨(1350长吨)。这使得她能以10节的航速,航行约5500海里。

另外,船上还有六台蒸汽驱动的发电机,总功率为550千瓦(740马力)。

“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4)

"皇太子"号的彩图

武器装备

"皇太子"号装备4门12英寸40倍径主炮,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采用电力驱动,分别位于船体上部结构的前部和后部。其中主炮和主炮座来自俄国,但炮塔则由法国制造。主炮可以在任意仰角装填炮弹,水平射界为270°。测试表明,当船横摇时,弹药输送机往往会卡住。因为,俄国人希望该船尽快抵达远东。所以,船厂将新的弹药输送机送到旅顺港,并于1904年1月安装完毕。

主炮使用731.3磅(331.7公斤)重的炮弹,每门备弹70发。炮口初速为2598英尺/秒(792米/秒),射速1发/90-132秒。当仰角为 15°时,射程为16010码(14640米)。

舰上的副炮为12门6英寸(152mm)45倍径加纳1892型速射炮。安装在舰体上层甲板的6座双联装炮塔中,采用电力驱动。即使在高海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火力输出。其中,4座位于转角的炮塔的水平射界为150°,舷侧的炮塔则为180°。使用91磅(41.4公斤)重的炮弹,每门备弹200发。炮口初速2600英尺/秒(792.5米/秒),射速2-4发/分,最大射程约为12600码(11500米)。

为了防御鱼雷艇的袭击,舰上配备了一系列轻型火炮,包括:20门3英寸(75mm)50倍径加纳速射炮、20门47mm哈乞开斯机关炮和8门37mm马克沁机关炮。其中,14门3英寸速射炮装备在船体两侧的炮眼中,剩下6门安装在船体的上层建筑里。使用11磅(4.9公斤)重的炮弹,每门备弹300发,炮口初速2700英尺/秒(820米/秒)。当仰角处于13°时,最大射程为7005码(6405米)。而47mm哈乞开斯机关炮则全部安装在船体的上层建筑中。它们使用2.2磅(1公斤)重的炮弹,炮口初速1400英尺/秒(430米/秒),射速大约15发/分。但口径最小的37mm机关炮,则没有详细的安装位置。它们使用1磅(0.45公斤)重的炮弹,炮口初速为1319英尺/秒(402米/秒)。

和同时期的主力舰一样,船上还装备了4具15英寸(381mm)鱼雷管。其中,舰首和舰尾各一具,位于水线上方;剩下两具位于水线下方,安装在舷侧靠近前部主炮弹药舱的位置。总共携带了14条鱼雷。

另外,为了保护她在偏远地区的泊地,船上还可携带45枚水雷。

“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5)

1904年之前的"皇太子"号的照片

装甲防护

"皇太子"号采用法式装甲布局,使用最新的克虏伯装甲提供防护。她的水线主装甲带覆盖舰体全长,上下都有装甲甲板。在主装甲带后面分割了众多的水密隔舱,主要用来储存煤炭。这样,即使上层装甲甲板遭到破坏,船体依然可以保持足够的浮力。水线主装甲带高6英尺7英寸(2米)。在正常情况下,有4英尺11英寸(1.5米)位于水线下方。它位于船舯部196英尺10英寸(60米)长的区域,最大厚度为9.8英寸(250mm)。延伸到舰首处逐渐减至7.1英寸(180mm),而船尾处则逐渐减至6.7英寸(170mm)。主装甲带在船舯部向下延伸时,逐渐变薄至6.7英寸(170mm)的厚度。其它区域在底部延伸时,也成比例地变薄。在水线装甲带上方是一条高5英尺6英寸(1.67米)的上部装甲带,最大厚度为7.9英寸(200mm)。它的长度比主装甲带略短。延伸到舰首时,厚度逐渐减至4.7英寸(120mm),而舰尾的厚度则为5.1英寸(130mm)。

主炮塔的侧壁及其下部支撑管道的装甲厚度为9.8英寸(250mm),顶部厚2.5英寸(63mm)。炮塔的支撑管道在上层装甲甲板的下方,装甲厚度减少到3.9英寸(100mm)。副炮塔的侧壁厚5.9英寸(150mm),顶部厚1.2英寸(30mm)。司令塔的侧壁厚10英寸(254mm),顶部厚2.5英寸(63mm)。司令塔的通讯管道延伸到上层装甲甲板,由3.9英寸(100mm)厚的装甲提供防护。至于烟囱,它在上层装甲甲板以上大约一层甲板的高度,有0.7英寸(19mm)厚的装甲提供保护。

在上部装甲带的上方有一层装甲甲板,它是由一层厚2英寸(50mm)的装甲铺设在一层0.39英寸(10mm)厚的甲板上的。水线装甲带的顶部则是两层20mm厚的装甲板,同样是纵贯全长,但并没有覆盖整个宽度,而是向下弯曲,由20mm厚的钢板与装甲带底端相连。并且继续向下延伸直到内层船底,从而形成了一层防鱼雷隔舱。这层隔舱距离船舷2米,前后延伸的长度为84米。在防鱼雷隔舱的后面设置有煤仓。

“厌战”号战列舰(艰难突围俄国)(6)

1904年在旅顺港的"皇太子"号战列舰

建造服役

1899年5月18日,以俄国皇位继承人的头衔命名的"皇太子"号宣布在法国南部的地中海冶金与造船厂开工建造。她于1899年7月8日正式开工建造,1901年2月23日下水。建造工作由伊万·格里戈洛维奇(Ivan Grigorovich)监督,他成为该船的第一任舰长。"皇太子"号于1903年8月服役,随即远东地区。她于1903年12月2日抵达旅顺港,是日俄战争初期,俄国海军最好的战列舰。

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日本取得胜利。但俄国和日本都有控制中国东北和朝鲜地区的野心,导致两国关系紧张。在1901年,日本就开始了缓和紧张局势的谈判。可俄国政府的答复缓慢而不确定,因为当局尚未决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日本方面则将此举理解为蓄意推诿,目的是争取时间完成俄国的军备计划。再加上1903年10月,俄国未能如约从中国东北地区撤军,使局势更加恶化。压垮谈判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俄国在朝鲜的木材特许权,以及俄国拒绝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同时继续对日本在朝鲜的活动施加条件的消息。这些行动导致日本当局在1903年12月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局势的紧张加剧,俄太平洋舰队开始在夜间停泊在外港,以便对日军试图在朝鲜地区登陆的任何行动作出更快的反应。

在1904年2月8/9日,日军夜袭旅顺港中,她的左舷鱼雷舱壁被鱼雷击中,船呈18°倾斜,通过向右舷舱室注水纠正了部分角度。随即,"皇太子"号启航,搁浅在旅顺港的入口处。之后,她被重新浮起,并进入港内维修,一直持续到6月7日。在1904年的夏季期间,她总共拆除了4门75mm速射炮、2门47mm和2门37mm机关炮,用于加强港口防御。8月7日,该舰两次被日军的4.7英寸(120mm)火炮击中;其中一次造成维佐弗特受到轻伤。

在8月10日上午,太平洋第一舰队从旅顺港出动,试图突破日军封锁,抵达海参崴。舰队由6艘战列舰"皇太子"号、"列特维赞"号、"胜利"号、"佩列斯韦特"号、"塞瓦斯托波尔"号和"波尔塔瓦"号以及4艘防护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而日本舰队由东乡平八郎中将指挥,拥有4艘战列舰("三笠"号、"朝日"号、"敷岛"号、"富士"号)、2艘装甲巡洋舰("日进"号、"春日"号),以及7艘防护巡洋舰。

在出发不到一小时内,"皇太子"号和"胜利"号都出现了机械故障,迫使船队减速至13节。在12点25分左右,东乡的舰队发现了他们。日军试图越过俄国舰队,占领T字的优势位置,但没有成功了。13点25分左右,双方开始全面交战,日军舰队集中火力攻击"皇太子"号和"列特维赞"号,但俄国人的猛烈炮火迫使东乡在15点20分左右脱离接触。两小时后,他重新与俄国人相遇,并于17时35分左右开火。由于俄国人仍在日军舰队前方,双方的军舰都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失。在还有半小时左右,天色逐渐变暗。就在18时40分左右,"朝日"号发射的两发12英寸炮弹击中了"皇太子"号的指挥塔附近。炮弹碎片弹入司令塔,造成维佐弗特、两名参谋和舵手死亡。船转向左舷,方向舵也卡住了,造成舰队混乱。一时间,"皇太子"号成为日军舰队的重点关照对象。因此,"列特维赞"号舰长决定向日军发起攻击,为"皇太子"号解决操舵问题争取时间。在这期间,舰队的二把手、海军少将帕维尔·乌克托姆斯基趁势重整编队,将大部分战舰带回了旅顺港。在黑暗中,"皇太子"号试图向北驶向海参崴。但她已经损坏的烟囱,大大增加了燃煤消耗,并且航速只有可怜的6节。因此,她由三艘驱逐舰护航,被迫前往德国占据的青岛。第二天到达时,"皇太子"号和随行的驱逐舰都被拘留并解除武装。在海战中,她被13枚12英寸和2枚8英寸炮弹击中,造成12人死亡,47名船员受伤。

日俄战争结束后,她于1906年初抵达波罗的海,并于8月1日帮助镇压了斯维堡叛乱。1906年左右,她拆除了战斗桅楼,并削减了船体的上部结构。当然,上部结构中的75mm速射炮显然也被拆除了。

在一战前,"皇太子"号定期在冬季巡航到地中海,并在1908年12月帮助墨西拿地震的幸存者。1909-1910年,该船进行了大修,翻新了锅炉,更换了炮管。四年后,她拆除了船中部的75mm炮廓炮,并在原来的位置焊上了钢板。

在一战初期,"皇太子"号基本上只是负责巡逻,协助布雷,同时进行训练,偶尔出击驱逐来袭的德国军舰。有消息显示,她在战争期间加装了两门37mm高射炮。

1917年初,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皇太子"号上的船员响应革命,趁机起事。她在1917年4月13日,改名为"公民"号。

同年9-10月,德军策划了"阿尔比恩行动",对西爱沙尼亚群岛地区展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她参加了"月亮峡湾"之战,抵抗德国海军的进攻。在10月17日,她与德国扫雷舰交战,但收效甚微。并且和“光荣”号分别与德国无畏舰"王储"号和"国王"号交战。在战斗中,她被两次击中,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不过没有造成大的损坏。德军的舰队实力远远超过了俄方,面对压力,俄国人被迫放弃了"月亮峡湾"。

到了1917年12月,她回到喀琅施塔得,在那里她被布尔什维克控制。从1918年5月起,她就一直停泊在那里。在1924年,苏联政府正式报废"皇太子"号。不过,直到1925年11月21日,她才正式被海军除名。

注:本文翻译自万维百科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