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亲爱的!感谢你来!我是珍姐,一个喜欢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妈妈。

这段时间接的咨询大多数是关于孩子玩手机游戏,甚至很多游戏充值,今天为大家推荐这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来自于“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

《如何管理孩子在游戏里的消费行为》

家长严密保管自己的金融账户信息,才能有效杜绝孩子的不理性消费行为。而管理的技巧关键在于家长清晰了解线上支付的方式以及应该如何保管重要资料。

一.支付密码

一般的线上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支付宝、银行卡(信用卡、储蓄卡)。

在游戏消费过程中,以上方式支付方式都需要输入/识别密码。

家长做到严格管理好密码就能有效避免孩子的消费。

支付密码管理包括:

1、使用线上支付时要注意进行遮挡或避开孩子操作,特别是在使用数字密码、手势密码时更应注意保密;

2、与孩子亲密的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将手机给孩子使用,所以支付使用的数字密码/手势密码与开机的数字/手势密码不同,这样便给金融账户设下了防线;

3、游戏内消费金额都比较小,如果你开启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孩子在使用您的手机时,将有机会绕过输入密码防线,所以建议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减少风险;

4、定期修改支付密码可以有效规避潜在的密码泄漏风险。

如何教育孩子玩游戏沉迷(如何管理孩子在游戏里的消费行为)(1)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二.手机识别

指纹与人脸识别密码也是支付密码的一种,且已开始普及,这些生物识别属性的功能看似严谨,但依然存在一定风险,家长也应注意。

手机密码管理包括:

1、手机设备不轻易借于孩子使用,更不能将自己的微信/QQ帐号在孩子使用的设备中登录,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微信与QQ登录设备授权记录,发现可疑授权及时删除;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删除全部指纹与人脸识别,并修改开机密码后,再重新设置指纹与人脸识别。

情况1:若您只录了1或2个自己的指纹,但发现指纹设置中多出其它指纹,即说明被他人记录了指纹密码;

情况2:目前较多的手机设备只允许设置2个人脸识别数据,若您的人脸识别菜单中并无设置更多人脸识别功能,说明您的设备当前已经录了2个人脸识别数据,若不是您自己设置即说明已经记录了他人的人脸识别密码。

如何教育孩子玩游戏沉迷(如何管理孩子在游戏里的消费行为)(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三.身份识别

在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案例中,银行账号被孩子私下绑定微信支付或其它支付的占比也较高。

曾有位爸爸来反馈,孩子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微信绑定了他的身份证与银行卡,等到发现时,已经在游戏中大量充值,爸爸也一怒之下砸碎了孩子的手机。

我们不提倡暴力管教孩子,而是家长应先肩负起保管自身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的重要责任。绑定流程要经历:身份证号码验证、银行卡号验证、银行卡绑定手机短信验证三个步骤。

杜绝孩子私下绑定的行为,严格管理好这些重要信息才是关键。

保管方式

1、身份证、银行卡不离身或专门存放,放置在带锁的柜子中,不给孩子独自使用的机会。

2、家中身份证复印件需销毁或写上办理业务专用字。

例如“办理驾驶证专用”“办理保险专用”,以免利用此复印件办理其它业务。

3、孩子若为长辈照顾,家长有必要提醒长辈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信息,更不可给孩子使用。

4、留意查看可疑银行发送的验证码短信,同时检查银行卡交易流水是否有异常消费,如果发现银行卡支付有异常流水,可先冻结银行卡帐户后核实支付原因再作处理。

如何教育孩子玩游戏沉迷(如何管理孩子在游戏里的消费行为)(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