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隆隆震天响,车轮滚滚上战场,越过崇山峻岭,踏破惊涛骇浪……”这首豪迈有力、催人奋进的《车轮滚滚上战场》,是影片《车轮滚滚》中的插曲。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车轮滚滚》上映,给许多60后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讲述了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期,一支支前民工小车队冒着枪林弹雨,把弹药送到我军前沿阵地。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配合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片中着重描写了老民工耿东山和他的养女耿春梅。耿东山是一位支前模范,他从胶东解放区带出一支小车队奔赴前线,一路绕过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把弹药送到了我军的阵地上,保障了对敌战斗的进行。

长影拍过哪些经典电影 回顾长影拍摄的经典老电影车轮滚滚(1)

耿东山的原型是山东莱阳的农民唐和恩。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刚刚分到土地的唐和恩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淮海前线去,第一个跑去报名并被推选为小队长。

启程时,唐和恩随身携带了一根一米来长的小竹竿,以备路上休息支车和夜间行走时使用。小竹竿陪伴着他和车队一路前行,走累了就用它当拄棍,有河流就用它探深浅,风雪中就用它找道路。遇到敌军飞机,小竹竿上绑着树枝和茅草作伪装;翻山越岭行路难,小竹竿高高举起作引路。唐和恩带领着小车队,总是能准确、及时地到达目的地。每到一处或是完成一次转运任务,唐和恩都会把地名刻在这根小竹竿上,他说,“等到全国解放了,拿给子孙后代,也让他们了解了解,当年咱老百姓是如何支前的。”就这样,半年多时间里,唐和恩在竹竿上刻下了88个城镇和村庄的地名,形成了连接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人民支前路线图。

长影拍过哪些经典电影 回顾长影拍摄的经典老电影车轮滚滚(2)

电影《车轮滚滚》将唐和恩和小车队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群众团结一心支援前线的历史,也将咱们中国农民的精神力量展现给一代代观众,激励着当代人锐意进取,勇毅前行。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雨虹 实习记者 朱迪迪

编辑:韩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