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没电视,大家都是听收音机。那时的名牌收音机是南京产的“熊猫”牌,我家的是“北京”牌,也不错。

我特爱听广播,每天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去听“哒嘀哒,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去听邮递员叔叔带来什么信,去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那时候孙敬修爷爷在小朋友心里的地位非常高。

也爱听相声,尤其是侯宝林郭全宝的相声《醉酒》百听不厌。俩朋友喝高了还都不承认,一人打开手电筒指着光束说,“你没醉,没醉爬到这柱子上,”另一人答,“别来这套,我还不知道,我爬一半了,你一关电门,我就掉下来了。”哈哈哈。

后来又迷上听评书,有个评书连播《肖飞买药》,太吸引人了,同学们都喜欢的不得了。

高年级时广播已从听孙敬修讲故事过渡到听夏青、齐越播新闻。那时候最有名的政论文章是《九评》,那种战斗檄文式的文章。我们年纪小,虽然听的不是很懂,好多人物、事件不是很清楚,但由夏青雄浑磁性的嗓音播出,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就觉得太有气势了。我家有一套《九评》的单行本,我整个看了一遍。

小时候也爱看电影,学校曾组织我们去少年宫看过一个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印象很深。电影里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叫“没头脑”,做事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另一个“不高兴”,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两人长大后,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成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座摩天大楼,但忘了设计电梯,剧场在最高层,记得电影里小朋友们去看戏,带着干粮爬楼;不高兴扮演“武松打虎”中的老虎,结果却把武松痛打一顿,……

还有个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也特好看。

小时候也看了不少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苦菜花》、《洪湖赤卫队》、《英雄小八路》、《刘三姐》、《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印象都很深。

《冰山上的来客》很好看,阿米尔、杨排长和真假古兰丹姆都记得,电影中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非常好听。

《刘三姐》里的陶秀才是山西演员马骉演的,文革中我去了铁建兵团,马骉的儿子是我们连副连长,和他爸长的一样,哈。

《小兵张嘎》里嘎子,堵老乡烟囱,摔跤咬人,被汉奸开枪打伤屁股,还有罗金宝等人物。

《英雄儿女》看了好多遍,王成、王芳、王政委、王福标。觉得王芳长的特好看,有英气,王成就是高大的英雄,“向我开炮”久久回荡在脑中。

慢慢回忆小时候电影 60年代小学听的广播看的电影(1)

#退休##50后##北京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