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种经常会听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句话。牡丹花代表了美人,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用来形容姣好的女子自然是合适不过。此话一般由男性说出口,意为我觉得你好美,如果能与你共度良宵,死也算满足了风流之愿。

说此话之人总有种挑逗、戏谑的意味,即使话里含有牡丹花这么美好的事物,也不经让人觉得带点痞子的俗落感。

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句话大概是民间兴起的撩妹俗语。但其实这句话是正儿八经从文学作品里流传而来的。一般人认为其是从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提炼而来。《牡丹亭》讲述了一个叫杜丽娘的女子梦见一书生要她题诗,后与那书生在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醒来后相思成疾,最后香消玉殒。故事中的男主同样也进入了梦境,最后兜兜转转,化为女鬼的杜丽娘凭借着对爱情的忠贞和渴望起死回生,与书生终成眷属。

可以说,这做鬼的倒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男性,反而是一位女鬼。

杜鹃泣血的凄美传说简单(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1)

实际上,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句话真正出处,是元代的一位女性。

这位女性何许人也?

她叫珠帘秀,是中国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这位女演员“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颇推重之。”珠帘秀受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的推崇,其自身技艺精湛,可以说如果当时也有白玉兰、金鸡奖,她绝对能拿个大满贯。

珠帘秀有貌,有才,而才艺不限于在舞台上。文笔也是绝佳。她与元曲的作家都有很好的交情,并不乏绯闻男友。其中最著名的绯闻男友,就是创作出旷世绝唱——《窦娥冤》的关汉卿。甚至关汉卿不惜笔墨,为珠帘秀打造了《望江亭》、《救风尘》等脍炙人口的剧作。换到现在,大概就是为女演员量身定做戏的意味。

珠帘秀与这些文人相互常有词曲赠答,随手一首诗、一个小令,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她有“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的生动活泼,也有“山无数,烟万缕,憔悴杀玉堂人物”的豪气。

杜鹃泣血的凄美传说简单(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2)

那么,是什么情绪才能让她写出“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呢。

该令的原文如下: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如果我们细读,可以品出,这是一首思念之曲。这里有李煜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闷,也有李清照“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守候。但它并没有带着剑走偏锋的情欲和淫念。

“希望你回来后,我们能够一起并肩走着散散步聊聊天,那便是了了心愿,死也值得了”,这是她在最后语句中表达的愿望。

所以,该处的牡丹,其实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也许是花前月下,也许是小桥流水,也许是秉烛夜谈,也许是沉默相望。总之,那份思念,如若能实现,只要是你,哪里都是牡丹盛开,风光片片。

这便是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女性表达出的饱满的深情。珠帘秀有着自我思想,灵魂独立,当然她也有傲然的资本,虽然最后晚年生活不尽如意,却也是在那个压抑的年代,成为了一颗熠熠闪耀的明珠。

杜鹃泣血的凄美传说简单(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3)

虽然后世的几百年里,“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男性对女性的“不怀好意”的情欲与戏谑。但要记得,牡丹花开,终究是美好的,最初的真心,终究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