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简单知识(重阳节时话重阳)(1)

重阳节简单知识(重阳节时话重阳)(2)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这是陈少华1994年发行的一首老歌《九月九的酒》,道出了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今日又是重阳节,似乎自己对这个节日既熟悉又陌生。只知道是登高节,老人节,太多的渊源说不上来了。查阅一些资料,了解其来源,才知道它一般源于“桓景避难”。南朝的梁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可见,重阳节原始的意思是“避祸而逃”,故登高远眺,郊游野宴。

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头插茱萸是节日的一个风俗。此外,饮菊花酒,赏菊花,吃重阳糕等等也是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另外,节日中含有双九,这个最大的单个自然数蕴含了长长久久的好意,因此它还被冠以“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自1989年起,我们把重阳节也定义为“老人节”。以孝敬、感恩为关键词的过节含义慢慢丰韵起来。文章开头歌词中就表达了词作者思家,想念老人的感情。

写至此,竟然生发了许多感慨:传统节日我们知道多少?我们又是怎么度过的?每个人都在忙碌地工作,或许没有闲暇时间品味这些传统文化,更不大可能给自己放一天假,真的折下茱萸枝登高远眺!我们能做的就是关心一下老人,自己的父母,亲人,身边的老年人。能够陪伴当然更好,如果不能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加温一下亲情,何尝不好?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当我们还年轻力壮的时候,教自己的孩子品读传统文化,教自己的孩子懂得孝道,懂得正直做人的道理,然后尽力地陪伴孝敬自己的父母,身边的老人。今天,不应该是老人们开怀畅笑的日子吗?看着老人们幸福的笑容才是节日最丰富的内容!确切地说,看到老人们每天都开开心心才是我们心愿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重阳节简单知识(重阳节时话重阳)(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