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孙殿英在清东陵大肆盗窃,一帮没什么盗墓经验的军阀都能轻松打开皇陵。除了地宫之中没有财宝的顺治帝陵墓,其他清东陵的帝陵都遭到了洗劫。此事之后社会各界轰动,溥仪和满清遗老对孙殿英恨得牙痒痒。且听人孙殿英怎么解释:我是为我祖宗三代报仇,我对得起我大汉同胞!如果孙殿英盗的是明朝皇陵,他还有底气喊出这样的一段话吗?
盗墓贼之所以不盗明朝皇帝的墓,因为在汉人感情极为敏感的清朝,明朝皇帝的陵墓就是一种精神象征。就连当年顺治帝都不敢将明朝的皇陵怎么样,还曾公祭十三陵,为崇祯皇帝单独立碑,目的就是为了安抚汉民和留用的明朝官员。清朝历代皇帝对十三陵采取了保护措施,还安排了专门的太监去看守十三陵,避免十三陵被盗,就连十三陵之中的树木都是要保护好的。
另外,十三陵的防盗措施做得十分坚固,盗墓贼就连入口都找不到。清朝当年大肆屠杀汉人,导致很多匠人的手艺失传,等到清朝皇帝自己想要修墓的时候,已经找不到当年给明朝皇帝修建王陵顶级匠人了。
从朱元璋的陵墓开始,明朝历代所用的材料都十分坚固,布局也是极其精妙,想要盗墓除非用炸药去炸开。而十三陵所在的地区并不荒凉,四周也有人烟。在这种地方大肆盗取皇陵,肯定会有人发现,着实不好下手。而清东陵是在深山老林之中,军阀只要将山圈起来,不声不响将陵墓之中的财宝搬出来就是了。
为明十三陵就在在北京周围,要知道北京从明清以来直到民国都是首都的存在。首都的作为一个政治中心,无论发生什么战乱,最后胜利的一方,总会进驻北京。
那么,进驻北京的第一件事,当然是重兵把守,大家想想,十三陵就在北京周围,即便没有大兵看守,绝对不会有不开眼的盗匪动十三陵。
在这里我再说一点,历史上能够超越唐宋的朝代只有明朝,上过历史课的,都知道他的经济不仅遍布全球,他的文化引领全球。这样的一个朝代,当得起举国尊敬,在人们的心里明朝才是正统,当年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如果真有人敢盗掘,那么不是大麻子孙殿英这样,先是举国震惊,后又走关系就可以息事宁人的了,其结果焉能逃过一个死字,那绝对是一场历史灾难,不是几个大头兵,草头王的脑袋能够解决的问题。
从这里,我们也就了解了为什么后世,对孙殿英的做法有些模棱两可的态度。(要知道孙殿英一事出了之后,是没有被处罚,反而被蒋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后来提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当然这货送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明十三陵如此伟大的建筑逃过了两朝盗墓贼的破坏,但是却有一座皇陵毁在了郭老的自负之下。1956年,郭老数次请求上级挖掘永乐皇帝的陵墓,在被批准之后,他带着考古队怀揣着十二分的热情投入了帝陵的挖掘之中。但是挖掘的难度比他想象之中要大了许多,郭沫若最终只得暂时放弃永乐皇帝,而改去挖万历的定陵。
郭老为了找寻能够进入定陵的入口大费周章,再还没有进入地宫之前,定陵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坍塌。郭沫若终于看到了他心心念念想要看到的明朝皇帝,但是万历和皇后身上珍贵的龙袍敛服,在接触到空气之后迅速氧化。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过关,大部分的文物都在很短的时间之间被损坏殆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