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全媒体讯(驻京记者柯立)明十三陵中崇祯皇帝思陵内一对石烛台被盗了近一年,今年3月19日,文保爱好者在微博上举报,4月7日,公安部门宣布此案告破,三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被盗的烛台也被警方追回。

明茂陵被盗过吗(明十三陵石烛台被盗一年隐瞒不报)(1)

记者10日到十三陵实地探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宣传部门向长江日报记者证实:该处的4位干部(包括一把手、二把手和分管文物、保卫工作的两位副主任)均于3月30日被免职,办事处文物科科长和保卫科长也被免职。

今年3月19日,在北京一个陵寝探秘的微信群里,有人上传了一张思陵内石五供变成“石三供”的照片。石五供是供奉祭祀用具,一般指鼎(香炉)、宝瓶(2个)和蜡扦(烛台2个),多用于陵寝或寺庙中。网友康先生认真搜索了思陵内文物的照片后,3月19日中午12:30,他发了一条微博:“据文物爱好者反映:世界遗产北京明十三陵·思陵(崇祯皇帝朱由检)石五供的一对烛台丢失。望公安部门尽快破案追回。”微博中发布了思陵内石五供的照片,以及群友拍摄的“石五供变成石三供”照片。

3月20日,根据微博上线索,北京媒体记者前往实地探访。媒体记者在现场见到一位工作人员,对方称“石五供中的烛台被拿去修缮,但什么时候拿走的,他并不是十分清楚。”

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对长江日报记者说:“我一听就觉得不对!因为我到思陵去过三次。去年3月20日我最后一次在思陵院墙外看到,那对蜡扦台是完好的,倒是最外侧的两供还风化得厉害些;而且蜡扦台那么高,重达几百近,即使维修,也应该是原地修补。 3月21日,吴晓平就拨打12359国家文物违法举报热线。

4月5日,北京市昌平区官方政务微博"北京昌平"发布通告称,3月20日,昌平区政府得知明十三陵石五供2件烛台被盗后,立即组织公安力量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开展侦破,并对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党政主要负责人等4名处级干部及相关人员进行了免职处理。4月8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案件告破。

文物被盗案曝光后,十三陵的安保状况是否有了改善?长江日报记者10日赶到十三陵实地探访。十三陵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定陵、长陵和昭陵。记者在现场看到,游客最多的定陵,在显眼处明显增加了摄像头。十三陵的管理部门——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就位于定陵博物馆旁边。办事处新闻发言人谢绝回答记者的问题,只说:十三陵正通过增加人防力量、完善安技防设施,进一步消除文物保护中的安全隐患。

从定陵出发,开车走了6公里多狭窄、崎岖的山路,好容易才找到没有任何路标的思陵。记者绕着思陵走了一圈,发现了两个摄像头,一个布在院墙上,一个在陵前石碑旁边。院墙里只有一扇锈迹斑斑的简陋铁门,就像工地的临时铁皮门那样,门是从里面锁着的,因为不能完全关严,透过下面的缝隙可以看到靠近门口的地方有一排平房。记者敲了半天,里面有一个男声说:“别敲了,这里不对外开放!”

记者问里面有几人值守,他答曰“两个人!”问起石烛台被盗之事,他回答:“我刚来几天,不了解情况。”

陵前有一个思陵文物保护石碑,康先生说:“以前很多发烧友喜欢爬到文保碑上,院墙里面的情况可以一览无余。”但记者现场看到,石碑已经用尖头铁栅栏围了起来,院内的情景,不借助梯子等工具,已经看不到了。

明茂陵被盗过吗(明十三陵石烛台被盗一年隐瞒不报)(2)

4月8日,国家文物局就思陵被盗一事发表措辞严厉的通告:思陵一对石烛台于2016年6月24日19时由十三陵思陵一名护陵员发现被盗,设置在思陵的视频监控已在被盗前失效停用,安防设施全面瘫痪。

国家文物局在新闻通稿中强调:“确认石烛台被盗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擅自决定不按照规定报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不报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十三陵此前已发生过石刻文物被盗未遂事件,但未能引起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足够重视,未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漏洞。发现思陵石烛台被盗后,长期隐瞒不报,且发案时思陵原有安防设施已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暴露出文物安全管理和制度措施存在明显漏洞和隐患。”

10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到十三陵特区办事处采访时,办事处新闻发言人谢绝了记者的采访,只强调:“一切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