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战局#五年级阅读训练五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1)

(一)神奇的“鱼医”

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一种小鱼。

鱼医体型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实际上,鱼医是把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组织当佳肴美餐的。

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 )遇上敌害,病鱼( )不会匆匆将鱼医吞掉,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的地方,然后才将其吐出来。总之,病鱼绝不会让鱼医受到伤害。由此可见,鱼类中鱼医是A. 的,( )有鱼医在,病鱼( )能得到及时救治,患病致死的现象就能大大减少。

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B. 。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的现象。一遇这种情况,鱼医也会勃然大怒,撒手不干,躲到清静的地方去。而此时,病鱼也常常一拥而上地把它拦住,无可奈何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其真实性。这并不奇怪,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惑。为了证实病鱼是否真的由鱼医治好,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可能患病。加上鱼类间并不那么文明,争斗的事情常有发生,受伤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

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它们夜以继日地从事“C. ”的医疗工作。“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等水流不急的水域或沉船残骸边。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 轻盈( ) 细菌( )

佳肴( ) 融洽( ) 疑惑( )

2.“轻”字的意思有很多,请根据不同的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①用力不猛。 ②重量小。 ③数量少,程度浅。 ④轻松。 ⑤轻率。

(1)这是新买的家具,我们要轻抬轻放。 ( )

(2)对于陌生人的话,我们不能轻信。 ( )

(3)他年纪虽轻,经历却很丰富。 ( )

(4)闲暇时妈妈喜欢听轻音乐。 ( )

(5)鱼医体型小巧,行动轻盈。 ( )

3.根据释义,在文中A、B、C三处填上相应的词语。

A:不能有一点点缺失。

B: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C:救活将死的,照顾受伤的。

4.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5.文中画线句的引号的作用是 。

6.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

(1)鱼医通过药物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肉。 ( )

(2)鱼类每时每刻都在受微生物、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随时都可能患病。 ( )

7.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不少于两种)

(二)回归反光材料

夜幕下,当你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你不但会发现路边的标志闪闪发光,而且会看见路面标线像一条条晶亮的光带,这真令人惊奇。但是,汽车开过以后再向后望去,那些发光标志却不见了,留下的只是茫茫夜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一种新型回归反光材料起的作用。这种材料能够将汽车前灯的大部分光线按原路反射回去,使驾驶员轻松看清路标。这种新型反光材料对光的定向反射率比普通油漆高许多倍,可见度高达几百米甚至数千米。

为什么回归反光材料能将光线按原路反射回去呢?其实,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当一束光线在一定范围内以任何角度照射到微珠前表面时,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而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就形成回归反射。当许多玻璃微珠同时反射时,就会出现前面的光亮景象。

1.文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 )

A.反光材料形成回归反射的原理及用途。

B.路标和路面标线发光的原理。

C.新型反光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D.新型反光材料的作用及回归反光材料形成回归反射的原理。

2.想一想: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作比较 C.分类别 D.打比方

3.回归反光材料为什么能让光线按原路返回?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回归反光材料能将光线按原路反射回去呢?”文中两个自然段中都出现了设问句,想一想,这些设问句能起到什么作用?

(三)动物的弄虚作假

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fán yǎn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mí huò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尾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yuán ɡù。水螅的分身术更高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雪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雪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xiāo sè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洲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yǎn shì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根据拼音写词语。

fán yǎn mí huò yuán ɡù xiāo sè yǎn shì

( ) ( ) ( ) ( ) ( )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椿象、金龟子装死是为了 ,蛇和壁虎施用“分身术”是为了 ,苍鹭施用“行诈术”是为了 。

(2)雪鸟到 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 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 ,浑身又换上栗褐之色;当 时节到来时,又穿上暗棕色羽裳。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这点”指的是 。

(4)能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语句是 。

3.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程序顺序

4.本文的说明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分—总—分 D.总—分—总

5.说说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和好处。

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骗术”伎俩

装死

变色法

行诈术

动物

蟹、虾、蛇、壁虎、水螅

表现

模拟周围物体

用诱饵引诱猎物

7.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的“ ,适者生存”这一理论可以用来说明短文中各种动物“弄虚作假”的原因。

阅读训练五

(一)1.hàn yínɡ jūn yáo qià huò

2.(1)① (2)⑤ (3)③ (4)④ (5)②

3.A:不可或缺 B:门庭若市 C:救死扶伤

4.即使 也 只要 就

5.表示特殊含义

6.(2)√

7.(1)举例子。如讲述“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时,举“海洋学家考察”的事例来说明鱼医不会被病鱼吃掉。

(2)列数字,如“在鱼类中约有50种是鱼医”等。

(二)1.D 2.AB

3.回归反光材料中含有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当光线照射到微珠前表面时,由于微珠的高折射作用将聚光在微珠后表面反射层上,反射层将光线沿着入射光线方向平行反射回去,就形成回归反射。

4.引出下文。

(三)1.繁衍 迷惑 缘故 萧瑟 掩饰

2.(1)逃生 逃生 捕鱼

(2)白雪皑皑 春暖花开 盛夏酷暑 秋风萧瑟

(3)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绝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

(4)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

3.C 4.D

5.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直观地体现出鸭子利用装死伎俩的逃生率之高。

6.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填入:分身术 拟态 椿象、金龟子、鸭子 白狐、雪兔、高山兔、雪鸟 竹节蝗、木叶蝶、叶海马 苍鹭 掉落地面、翻白眼 断足截尾、身体的任一部分能长出新的完整个体 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

7.物竞天择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2)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3)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4)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5)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6)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7)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8)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9)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统编语文五年级)(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