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竹鼠养殖大省区,还涉及部分地区贫困户的脱贫摘帽问题,因此从今年2月24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禁野”令开始,广西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一场关于竹鼠命运的审判就此拉开。

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福禄村竹鼠、豪猪养殖场老张焦急万分。他告诉记者,他的三个养殖场存栏竹鼠6000多只、豪猪400多头,原打算春节期间卖出一批,但疫情期间林业部门发出《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后,这个计划不得不终止了。老张说:“我们竹鼠能养不能卖,长时间这样下去,有可能我们没有钱去买饲料喂养竹鼠,竹鼠就可能会饿死。”

广西禁养黑豚吗(禁野令下占半壁江山的广西鼠业能否逃脱)(1)

萌呆的竹鼠。

记者了解到,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人工驯养繁殖竹鼠。经过30多年的发展,竹鼠养殖技术基本成熟,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竹鼠养殖,有些地方还把竹鼠养殖作为振兴乡村经济、助推扶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有数据显示,我国国内每年竹鼠消费超过600万只,市场价格也较为可观,每斤售价通常在七、八十元左右,一只三、四斤的竹鼠能卖到200元以上。但谁也没有想到,市场行情一直被看好的竹鼠养殖业却因为一场疫情面临生死抉择。

南宁市竹鼠养殖协会会长张文明说:“自从这个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企业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只有投入的成本,我们投入的饲料成本每天大概在3000左右。如果照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发生一些弃养的情况。”

广西禁养黑豚吗(禁野令下占半壁江山的广西鼠业能否逃脱)(2)

正在吃竹子的竹鼠。

据了解,南宁市共有野生、陆生野生动物养殖场1071家,竹鼠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主要分布在上林、马山和隆安等农村贫困户较多的地区。

在桂林辖区17个县区中,发展竹鼠养殖的就达15个,养殖户达6000多户,每年出栏约100万只,现存栏约70万只,涉及贫困户3080户。

2014年,有“中国竹鼠养殖之乡”的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竹鼠”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竹鼠养殖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特色养殖项目,是农民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

桂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福信说:“养殖技术比较成熟了,管理也比较规范,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养殖,产值也比较大。我们还是建议,是否考虑纳入在新的修改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里面,使用这个畜牧化来管理。”

位于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的横塘村,有广西目前竹鼠养殖最大的企业——桂林秋波竹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梁秋波从事竹鼠养殖15年,是最早一批规模化养殖的从业者,在业内小有名气。他介绍说,养殖竹鼠对场地要求低,工厂养殖、家庭养殖都可以。竹鼠以竹子、甘蔗、芒草、玉米为主食,饲料低廉,养殖户资金投入少,三利润却很高,属于短平快的脱贫致富项目,如果国家把竹鼠列入禁养禁食的野生动物种,养殖场和养殖户将遭受巨大损失。“我们整个公司来说,每拖一天大概我们的人工、饲料加水电费,七七八八加起来将近20000元一天,一个月就将近五、六十万。这样继续拖下去的话,我们也没有底到底还能撑多久?”梁秋波说。

广西禁养黑豚吗(禁野令下占半壁江山的广西鼠业能否逃脱)(3)

红烧竹鼠肉。

梁秋波告诉记者,养竹鼠比养鸡鸭猪还好,还在于无需打疫苗,抗病性比较强。而记者了解到,恰恰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竹鼠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防疫缺失。不管是家禽还是家畜,农业农村部指定了一套饲养标准,养殖户需要按规定选种、建设饲养场所、定期打疫苗、消毒。但是,目前竹鼠养殖和交易都没有防疫标准。梁秋波说:“我们一直只去做规模,就没有去往这个我们家畜这一块去努力,这是我们经过这次疫情以后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广西师范大学的宾石玉教授长期从事竹鼠养殖技术的研究,他先后主持完成了《竹鼠配合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竹鼠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竹鼠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应用推广示范》等三项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并参与了竹鼠选种、养殖、场地建设等广西地方标准的制定。他说:“竹鼠的病比较少的,抗病力还是蛮强的。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我们人类感染竹鼠的疾病,就是养护接触频繁的人,包括销售的加工的。但是,既然是动物,也不能排除有些病就是动物传染人的疾病。”

广西禁养黑豚吗(禁野令下占半壁江山的广西鼠业能否逃脱)(4)

可爱的竹鼠。

广西是竹鼠养殖大省区,据统计,全区有10万人从事竹鼠养殖产业,存栏1800万只,产值21元,占全国的七成左右。同时,养殖竹鼠还是广西脱贫攻坚重点扶植的产业。

宾石玉教授最后说:“广西竹鼠养殖规模虽然是很大了,这个产业产值对广西扶贫贡献业业很大,但是竹鼠没有进到基因库(畜禽遗产资源目录),竹鼠疾病的检疫标准还没有出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会议审议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草案》,并于4月3号将该条例草案在广西人大网上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竹鼠养殖业的审判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