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写过一篇小说《洗澡》,今天我就写写《洗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给我泡脚的男孩?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给我泡脚的男孩(今天我洗脚)

给我泡脚的男孩

杨绛先生写过一篇小说《洗澡》,今天我就写写《洗脚》。

秋冬季节老家和广东这里差别还是蛮大的,不像夏天,大家都是每天冲凉。到了秋冬,家里一般不会每天冲凉,不是说不讲卫生,主要还是天气的原因。现在还好一点,尤其是小时候,特别的寒冷,印象中最冷的时候超过零下10度,苦逼的是老家一带还不像东北,虽然外面奇冷,但家里有暖气,这一切在老家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

所以秋冬季节,天天在家里冲凉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去外面的澡堂泡澡。泡澡在北方绝对可以称得上一种文化。虽然南方人很难认同,一大群人赤裸裸地待在一个长方形大水池,热气腾腾,烟雾缭绕,水面上不时漂着毛巾、泡沫、毛发、和其他的浮物,但这就是骨子里东西,你认同不认同,都不会影响大家泡澡。这就好像管不管你喜欢,女人就是喜欢出门的时候挎个包。

当然今天不是谈洗澡,还是说说洗脚。

虽然不能每天在家洗澡,但每天晚上洗脚却是一定的。原因很简单:人身体如果发出异味,一般都是从脚开始的,鞋子只负责走路不负责空气清新。这就好像女孩子长大都是从照镜子开始的。记得读书的时候,虽然晚自习回来都比较晚,但还是要倒点热水在塑料盆里,卷起裤脚,先用脚后跟蜻蜓点水,试试水温,合适的时候再双脚一伸,泡上一泡,左右脚摩擦,不仅止痒,还能消除疲劳,着实也是一种享受。

现在来广东这边也有十多年了。冲凉肯定是每天的,就连自己的娃也明白,每天睡觉前一定要冲凉,不管天气如何。也正是因为每天冲凉,专门洗脚或者泡脚好像没有了。有一回,身体不舒服,冲完凉后,突然想到脚底的穴位比较多,通过泡脚能不能让身体恢复健康?于是便打了大半桶热水泡了起来,这一泡,好像记忆都回来了。脚底脚面都变红了,后背也出汗了,结果还就真的好了。所以说骨子里的东西永远也丢不了。

昨天“双十一”,好像是单身节又好像变成了购物节。这就好像大多数人的老婆,有时候是自己的老婆,有时候又好像是妈。我们一家兵分两路:孩子和孩子妈去了幼儿园组织的秋游;我则参加了我们班组织的研学活动。下午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妈说:“要累扁了。”

我说那出去吃完饭后,就顺便洗脚吧。孩子一听,立马停下他手中的挖掘机:“好!”我和孩子妈都笑了。因为之前有一次逛街,正好路过一个沐足城,妻子好奇地说:“你们男人都喜欢去那里洗脚,真的那么舒服吗?”“你去试试不就知道了,我的不少女同事累的时候也喜欢泡个脚。”我笑着望着孩子妈。“那就去吧”孩子妈做事一向干脆利落,旁边的儿子也特别好奇,跟着进了。后来我和孩子妈分别找个靓女泡脚按摩,儿子在中间沙发上躺着看墙上电视里播的《小猪佩奇》,边看还吃起了服务员送来的西瓜。出来的时候,儿子说,这个地方好,下次还要来吃西瓜。

所以我们吃完饭后,便又一次来到了沐足城。同样的服务,只是换了不同的靓女。儿子这回吃的是小番茄,看的是《小玲玩具》。孩子妈比较瘦,坐着板凳上,双脚放进沐足桶里泡着,“轻一点,轻一点,太疼了,我比较瘦。”后面身材矮小,体积却比较圆润的靓女,眼睛好像变大了,一句话也没说,接着按了起来好像没有听到孩子妈说的话;我这边的靓女其实也比较大力,她问我:“老板,怎么样?”我低着头,咬着牙,手掌拼命地按向我的双腿,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没……没事……正……好……”不一会儿,靓女说:“是按摩还是按摩脚底?”我立马说“脚底,脚底。”靓女抬起我的脚,看了看,没说话,只是从身边的篮子里拿了一瓶什么东西,照着我的脚底喷了半分钟,感觉都要喷完了。我赶紧打开手机看了起来,整个过程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抱怨那位靓女用力太大,感觉更酸痛了。“是不是就只有这样的服务?怎么没有问加钟,你不是说有靓女问是否加钟?”孩子妈有点不明白,我说:“你见过一家三口去沐足,还要加钟的吗?”儿子说:“小番茄真好吃。大人可以洗脚,小孩子只能吃水果。”

我想人嘛,除了工作,还必须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很害怕一种人:总是分不清工作和生活。总是把一种身份带到各个地方。单位上是领导,回到家也把自己当做领导;在下属面前是领导,在朋友面前也是领导……这就要命了,不是要他自己的命,是要了身边人的命。在单位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下了班我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仅此而已。人有时候活得比较累,一方面是外在环境施压的,一方面便是自找的。

洗脚,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