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骨质疏松症怎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措施)(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属于一种代谢性骨病。

一、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大类。多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椎体、髋部和腕部,骨折后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的死亡率达15%~20%,50%以上的幸存者会遗留终生残疾。因此,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在国内外已被列为重点康复内容。

二、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1. 运动疗法

适当的运动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产生,降低其严重程度。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机制有关:

(1)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对钙的吸收,并且通过室外活动能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加快钙的吸收;

(2)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激素的分泌、骨蛋白的合成及骨基质总量的增加,从而有利于骨的生长发育;

(3)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骨质内的血流,提供营养物质,从而促进骨的形成;(4)适当的运动还可以通过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

具体方法:

(1)上肢:手握力锻炼每天1~2次,每次30min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每天1~2次,每次10 min,主要用于治疗肱、桡骨的骨质疏松症;

(2)下肢:下肢等长后伸每天1~2次,每次10 min,主要用于治疗股骨近端的骨质疏松症;

(3)脊柱: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即在站位或俯卧位下进行躯干伸肌群、臀大肌与腰部伸肌群的肌力增强运动),每周3次,每次10~30 min,主要用于治疗胸腰椎的骨质疏松症。其他方法,如每日慢跑或步行2000~5000m,可以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是为了提高骨量,必须逐渐提高负荷水平,否则将丧失运动的作用,同时也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强度及时间。

2. 物理疗法

(1)日光浴疗法:

日光浴中含有大量的中长波紫外线,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紫外线,能达到表皮深层、毛细血管、神经末梢和部分真皮毛细血管层,引起机体内光生化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进行日光浴治疗时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如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脱皮,头痛、头昏、恶心、心悸、体力下降等应减量或终止照射。

(2)紫外线照射疗法

紫外线照射疗法可以将体内的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从而促进骨钙化,使骨矿质含量增加。本方法是一种病因治疗法,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不但可以增加骨密度,同时也可以缓解引骨质疏松症而产生的疼痛等症状。

3. 心理康复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是疼痛,同时由于意外很容易引发骨折,会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加之老年人特定人格又可影响其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因此关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

4. 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其中骨吸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量的丢失,主要药物包括:雌激素类、双膦酸盐、降钙素等。骨形成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提高骨密度,药物包括:氟化类、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腺旁激素、锶制剂等。另外,维生素D和钙剂对骨质疏松症也有重要作用。

三、骨质疏松症继发骨折的康复方法

原则:

在静卧期间(一般为3~4周),可在床上进行腰背腹肌、臀肌的等长训练,以维持和强化肌力的训练;3~4周后,逐渐进行坐位、站立位腰背腹肌、臀肌肌群的肌力和耐力训练;1~2月后进行步行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从卧床开始即行静力性体位训练。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运动治疗应坚持早期和以躯干肌等长训练为主的原则,禁止屈曲运动。

具体方法:

让患者在卧位、坐位、站立位时分别做腰背腹肌、臀肌肌群的等长收缩,每日2次,每次20 min左右。早期可每日俯卧20~30 min,放松胸、腰背部肌群以缓解疼痛,并可给予轻手法按摩。

更多康复信息请关注微信订阅号康复汇:kangfuhui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