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原诗,再写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新绿:一作:花落

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

急走:奔跑。走,跑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

教师: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学生: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师: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节凑停顿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简介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出示课件】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适时指导。【出示课件】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古诗(语文四年级下册)(1)

(1)生字学习

会写的生字

杂:杂色 杂事 杂技 夹杂

稀:稀疏 稀客 稀少 稀有

篱:篱笆 篱落 寄人篱下

蜻:蜻蜓 蜻蜓点水

蜓:蜻蜓 蜻蜓点水

蝶:蝴蝶 蛱蝶 蝶变 蜂蝶

宿:住宿 寄宿 宿舍 宿敌

徐:徐徐 徐缓 徐步 姓徐

疏:稀疏 疏忽 疏远 疏导

茅:茅草 茅屋 茅庐 茅厕

檐:屋檐 房檐 帽檐 廊檐

翁:老翁 渔翁 翁婿 主人翁

赖:依赖 抵赖 诬赖 赖账

剥:剥削 剥夺 剥离 盘剥

重点学习多音字:

宿:sù 宿舍

宿:xiǔ 一宿

宿:xiù 星宿

剥:bō 剥削

剥:bāo 剥皮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学生: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教师: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

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找到)

古诗意思: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课件】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欢猪小侠的教案就关注我吧!记得文章底部给我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