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私信回复【回延安】,免费获取电子文档。

初中语文说和做的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优秀说课稿)(1)

二、说教法

我采用朗读法、发现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朗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带着问题诵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发现法:通过投影仪,投影课文中四字词语,过渡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画出来,让学生能认真,仔细的品读课文。

(三)讨论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从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能力。

(四)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为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这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一个舞台。

四、说学情

(一)已知学情

学习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二)未知学情

由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积累的知识还不丰富,本课的时代背景、臧克家和闻一多资料,以及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三)能知学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知道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初中语文说和做的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优秀说课稿)(2)

五、说程序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课文一开始就讲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告诫学生做事要诚信、言行得要一致,为新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做铺垫。讲完故事以后便提问学生有没做过言行一致的事,因为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奇特的幻想,在许多方面都都有创新的见解。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本文的感情。为下文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介绍写作背景

课文导入以后就是介绍作者写作的背景,用多媒体投影出来,然后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这有利于节省上课时间,方便学生做课堂笔记。本课的写作背景主要是一九四五年十月,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调遣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遭到人民反对。昆明国民党当局出动大批军警特务,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事件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一个月之久,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声援,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内战运动,席卷了整个国民党统治区。之所以要介绍写作背景是因为学生根据这时期发生的事情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文的展开。

(三)介绍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

由于课文的参考文献过于简单,我会用多媒体投影臧克家和闻一多的资料,用红色字体标明是重要的资料,如臧克家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组诗《七子之歌》等。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课文的展开。

(四)快速阅读课文,标明段落,找到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并用直线画出来。

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上课会开小差 陷入只有自我的状态中。经过课文的导入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还停留在兴奋阶段,快速朗读课文,标明段落,给学生阅读课文时有个目标有利于缓解学生开小差,培养学生眼看手画的阅读好习惯;找生字词、四字词是本课时的难点,尤其是四字词语,不能从表面去理解意思,如:仰之弥高的解析是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所以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能提高用词语能力。

(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分小组解决问题。

思考的问题是本课时的的重点,如问题七的闻一多先生的先生精神品质是什么?答案是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初中生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分小组有利于综合大家的答案,弥补其答案的片面性,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一个舞台。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总而言之,在本课时老师是辅,学生是主。老师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查阅资料和分小组解决问题,不仅能使枯燥的课堂能活跃,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