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线上体育课一个小时怎么上(爬树课爆火体现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方向)(1)

□王筱莹(郑州大学)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小学开设爬树课上了热搜。据介绍,这门课一到六年级都有安排。钱塘区教育局表示,爬树课将在全区推广,未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爬树。(11月9日 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越来越多学校对其体育课做出改革,除了增加体育课频率以外,也在不断丰富着体育课内容。钱塘区将“爬树”设置为体育课课程内容,无疑是极具创新力和实用性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派上用场。

体育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好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养成,而且对于提升社交能力、塑造拼搏精神、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设置学校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更在于引导青少年养成热爱、珍惜、尊重和认识生命的态度。

然而,多年以来,体育课在中小学等教育体系中都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甚至在许多学校,体育课被间接或者直接挤占的情况已经成为常态。虽然国家已经在不断出台政策,强制学校落实体育课,但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体育课在二三线以下城市依旧是“位卑言轻”。此外,许多中小学体育课仍旧以“模式化教育”为主,通过大量僵化的训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体育成绩应对考核。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都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改革的“拦路虎”。随着我国对全民健康和体育强国的目标推进,我国人民对于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的弱势地位已经逐渐改善。但是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改革体育课内容?如何将体育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呢?

让体育课更有体育味儿的关键,在于增强课程内容的游戏性与趣味性。体育项目不必拘泥于既定的条条框框,可以因地制宜,赋予课程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可以适度减少跑跳投等枯燥内容,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项目或学生们都喜欢的活动。如此创新改革,既能拉近学生与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如今,广受欢迎的“爬树课”启示体育课需要创新发展,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生活。而在未来,我们更需要挖掘体育的多重教育功能,弘扬团结、拼搏、坚持等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帮助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