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短短9年就成为了寡妇,松赞干布逝世后,她差点被吐蕃大臣逼迫殉葬,唐高宗也多次想将她召回。

但尽管这样,文成公主却拒绝回到娘家,而是选择留在吐蕃守寡31年。

这究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了不起的大唐公主。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

古有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大唐有松赞干布“三顾茅庐”求娶文成公主,那么文成公主究竟有多美,值得松赞干布这么低三下四地求娶呢?

有一个很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松赞干布在娶文成公主之前,并不知道她是美是丑,甚至就连娶哪位公主都不知道。

吐蕃在平定内乱之后,松赞干布就计划去长安求婚,他是个有着远大志向的统治者,与大唐联姻百利而无一害,所以他力排众议,决定求娶一位大唐的公主。

此时的大唐正是鼎盛时期,根本不需要用联姻的方式来平定,于是当时的唐太宗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这场联姻。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2)

求亲的使者回到吐蕃告知了事情的原委,松赞干布对这件事非常生气,不过他并没有迁怒大唐,只是觉得自己还不够诚心。

几天之后他命人带上厚礼,抬着几十箱子金银珠宝再次去求亲,但是唐太宗再次拒绝了,这下松赞干布才彻底恼了。

他从吐蕃集结了20万兵马打算攻打大唐,唐太宗得知后,也派了兵马出去迎敌,双方足足僵持了一个月,最终松赞干布的先头部队连吃败仗。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3)

双方都不好受,大唐军力强盛,吐蕃英勇好战,两方都不愿意开打,最后松赞干布主动撤兵,紧接着第三次派出使者来到大唐求亲。

经过这一场仗,唐太宗也看到了吐蕃的实力,他知道没有必要为了一场联姻就彻底与吐蕃结仇,在多方权衡之下,唐太宗决定借坡下驴,答应对方的求亲。

只不过他是不可能真的将自己的宝贝公主嫁到吐蕃去的,唐太宗从宗室挑选了一名女子,将她封为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这位命苦的宗室女子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4)

贞观15年,文成公主带着丰厚的嫁妆从长安出发了,嫁妆中包括5000余能工巧匠、5000余牲口、植物种子3800余类,另外还有数不清的卷宗典籍。

这趟和亲之旅可谓轰动天下,大唐也的确给了文成公主最大的脸面,和亲队伍一路浩浩荡荡、翻山越岭,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了拉萨。

唐朝的吐蕃一直被人们称为“蛮夷”,在嫁进吐蕃之前,文成公主的内心一直非常忐忑,此时她还不知道,她即将面对的,是将来无比辉煌的人生。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5)

松赞干布是出了名的“宠妻狂魔”,在对待文成公主时,他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她。

还没等文成公主到达吐蕃,松赞干布已经亲自远道相迎了,不仅如此,吐蕃的百姓也早已夹道欢呼,人人称颂远嫁而来的文成公主。

妻子不喜欢吐蕃的风俗,松赞干布就直接下令废掉,妻子不习惯吐蕃的衣饰,松赞干布就干脆换上大唐的丝绸衣服。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6)

在两人成婚的这些年间,文成公主温柔体贴、贤惠大度,松赞干布也对她非常包容、宠爱,两人感情甚笃,生活得非常幸福。

文成公主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她教吐蕃的人们耕种、劳作,教会他们中原的种植方法,使得吐蕃在短短几年间,收成大涨,进入了一个高度文明的新时代。

在吐蕃人民的心中,文成公主甚至成了来拯救他们的“神”。

就连松赞干布对于自己的这位妻子也是真心敬佩,他为了讨文成公主的喜欢,专门修建了富丽壮观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7)

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松赞干布还特意雕刻了文成公主从长安到达拉萨,并且百姓热烈欢迎的景象。

足以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有了非常高的地位,而她的底气,一方面来源于百姓对她的敬爱,还有一方面来源于丈夫对她的宠爱。

也正是因为文成公主的缘故,大唐与吐蕃之间关系非常友好,并且在将来的百余年间,双方都维持着极为良好的通商贸易往来。

可以说文成公主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大唐百年的和平。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8)

不过对于文成公主来说,她远嫁吐蕃,孤身一人远在番邦,生活肯定不如在中原自在,况且在她嫁进吐蕃仅仅9年的时间,松赞干布就因病过世了。

这一年松赞干布年仅34岁,英年早逝,文成公主也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寡妇。

只不过这个时候,文成公主的处境十分尴尬,以前她有丈夫的宠爱,因此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过现在她的丈夫死了,按照吐蕃的习俗她应当陪葬。

吐蕃一些大臣开始拿风俗为由,逼迫文成公主殉葬,大唐知道这件事后从中周旋,这才让文成公主逃过一劫。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9)

此时的皇帝已经是唐高宗,他十分佩服文成公主的行为,并在得知了文成现在的处境后,想要将她接回大唐。

原本以为文成公主现在进退两难,必定会同意返回大唐,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却拒绝了唐高宗的好意,并且此后余生都选择留在了吐蕃。

在这其中的原因,从文成公主的一生中就能找到缘由。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0)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相爱一生,吐蕃的百姓也对文成公主赞美有加,在这些年间,文成早已将吐蕃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

而她的丈夫也埋葬在这里,相比起大唐,她更愿意守在丈夫的身边。

更何况当时吐蕃的人民对她非常感恩爱戴,真心将文成公主当成了王后,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下去,也许比回到大唐更有意义。

不过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对于文成公主来说,她选择留在吐蕃守寡,是因为还有更值得去做的事情。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1)

唐太宗亲口说他“一人抵过十万雄兵”,明明是一介弱女子,却有着无数将军都达不到的功绩。

文成公主身体柔弱,却心性坚强,靠着一己之力保卫大唐百余年的和平。

而这一切不仅仅是靠着一段薄弱的婚姻,还靠着文成公主为大唐的付出,她愿意再吐蕃守寡31年,为的就是大唐的和平。

她除了将吐蕃当成自己的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虽然是名义上的“文成公主”,但实际上她却是宗室之女。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2)

留在吐蕃尚且能以“王后”的身份生活下去,但是回到大唐后,她该以什么样的身份自处呢?

她并不是真正的公主,那时女子身份地位卑微,即使是丈夫过世,也没有回到娘家住的说法,除非是被丈夫休妻才可以。

所以一旦回到大唐,文成公主才会真正陷入尴尬的境地,她既没有理由住在宫中,更没有理由住在娘家。

更重要的是,文成公主饱读诗书,眼界开阔,比起回到大唐蹉跎剩余的人生,她更愿意留在吐蕃宣传中原文化,带领吐蕃更加壮大。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3)

只要有文成公主在,大唐与吐蕃之间就有一条坚硬的纽带,这条纽带能促进两方百年和平,更能促进双方贸易往来。

可以说,文成公主是个有大爱的人,她的心胸就连许多男子都比不上,她对大唐做出的贡献,完全不输那些征战沙场的将领。

她一生没有子女,却独自留在吐蕃孤单地度过了剩余的31年。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为患上天花逝世,吐蕃的百姓听闻后纷纷嚎啕大哭,吐蕃王室也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4)

唐高宗知道后悲痛不已,连夜派出使者来到吐蕃吊唁,百姓也感怀文成公主做出的贡献,自发为她建立了雕像,至今仍矗立在拉萨。

后世的人们将文成公主的故事写成戏剧、民歌、传说等,在世间广为流传,而藏族文明能够快速发展起来,文成公主功不可没。

她是人们心中的“神灵”,但是当我们聊了了她的故事之后,也能看出她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凡人。

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意义(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15)

虽然人人都赞叹她的功绩,但是在她痛失丈夫的30余年间,她心中的疼痛孤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