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很多检查报告一样,对于非医护人员来说,胃镜报告看得云里雾里的…先看哪里?什么意思?给医生看了之后,我该做什么?本来做个胃镜就那么难受了,唉…

胃痛做什么检查胃镜做不出来 做完胃镜看不懂(1)

胃肠病学咨询

本期养生堂就邀请了北京301医院消化科的主任医师李闻医生,来为大家讲讲怎么看胃镜报告,为长期受胃病困扰的朋友送上一份福利。

1.拿到胃镜报告,先看文字部分

通常,一个胃镜报告有图片和文字两部分,建议你先看文字,因为先看图片很有可能是看不懂的。

文字部分包括胃镜所见和诊断结论。先看胃镜所见,它描述的是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一路上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内镜在检查过程中从上到下所走的路径,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比方说,看到食管黏膜光滑,舒张度比较好,没看到黏膜的静脉曲张等等。如果写的是未见xxx异常,就不用担心。

再看诊断。诊断是最关键的地方,无论前面怎么描述,最终诊断才是最重要的。最后诊断是有没有发现异常?有没有发现非萎缩性胃炎?是不是溃疡病?是不是胃癌?这些都可以在诊断里可以看到的。

2.查看医生建议

一般的胃镜检查进入胃腔后,可以看到胃黏膜表面是否发生病变,但是黏膜很光滑不一定说胃没有问题。我们的胃,从内到外分为胃腔、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最后是浆膜层。通常,胃癌主要是长在胃的黏膜层,黏膜层发生病变通过胃镜直接就能看见。

也有胃肠道的肿瘤是长在黏膜下的,比如长在固有肌层、浆膜层等。这种黏膜隆起性病变,通过内镜的检查一般是看不出来它长在哪一层的。这时候就需要看医生写的建议了。

医生会建议你,进一步做什么检查。比方说,建议你做超声胃镜,超声胃镜的前面有超声探头,可以360度看周围的病变情况,这样就能够发现黏膜下层的病变到底是从哪一层来的。

胃痛做什么检查胃镜做不出来 做完胃镜看不懂(2)

胃的图层

3.取了组织活检,还得看病理报告

如果取了活检的话,通常胃镜报告上会标识在哪个部位取的组织,所以,你看内镜报告就要注意,你是不是取了活检。如果取了,还会有一个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是病理科医生做的报告,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诊断。

比方说,胃里长了一个东西,内镜医生可能判断不了它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是分化好的还是分化不好的,这就得靠病理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所以,病理诊断才是最后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对于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内镜检查只能做出初步的判断,最后结果还得取决于病理诊断。

4.不能忽视报告提示内容

有的朋友做了胃镜检查以后,听到医生说没大问题,就不细看内镜报告的具体内容,也不再跟医生多咨询资讯,当这事就完了。

其实,有的报告里面还会提示:建议重新做内镜取活检。这可能是因为内镜医生取得组织不够多,或者不具代表性,所以病理医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如果注意看报告,问问医生,就可以重新找门诊医生开申请单,重新做胃镜、取活检,这对于准确判断病情是很有必要的。

5.听医生的话,记得复查

最后一点,当你拿着检查报告又重新去门诊,给开单的医生看,而开单医生最终给你的建议是需要三个月(或者半年、一年等)再复查一下。这时候,你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去做。因为有些病变是癌前病变,或者说是疑似已经癌变的病变,这时候及时复查、随访就可以早点发现。

根据医生建议复查时间的长短,你也能够判断危险程度的高低。

现在,你学会怎么看胃镜检查报告了吧?相信除了胃镜检查报告,你还明白了胃镜检查之后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是否需要重新检查,比如应该及时复查。

胃痛做什么检查胃镜做不出来 做完胃镜看不懂(3)

在生活中,还是有挺多人多多少少都有点胃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那些老胃病的朋友,做胃镜检查后,被诊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息肉、上皮内瘤变、胃溃疡等等疾病,上网找了找相关信息后就焦虑起来了:胃癌的癌前病变?!

那么,这些疾病究竟会不会癌变?癌变的几率有多大?老胃病患者怎么做才能预防胃癌呢?

为了帮助长期受胃病困扰的朋友解决这些困惑,养生堂联合李闻医生,精心打磨了这门音频指导课《老胃病癌前病变干预指南》。

课程主讲人李闻医生,取得了解放军医学院消化内科的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的博士学位。现在是北京301医院消化内科的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是首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消化科主任,一直从事消化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涉及内科和外科的一些交叉性的治疗,至今已有33年的执医经验。相信李闻医生在本次课程中呈现的内容,是这30多年临床治疗和科研成果的部分精华所在。

点击下方专栏即可试听或阅读课程~

记得多多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哦,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