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出自唐代崔道融的《梅花》

解释: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1)


《梅花》

崔道融 〔唐代〕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拼音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2)


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梅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3)


注释


创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4)


赏析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5)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齐诗林诗亦然。齐诗云: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诗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崔诗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诗着一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至此,此四句描写了几枝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于画中。它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6)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从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诗无此写人之句。林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诗至上句已毕。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7)

  崔道融四句诗,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律然《落梅》全诗云: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意境与崔诗较近。然此为落梅,正当有叹惋之意。崔道融写初发之梅,清寒远甚于此,可想见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林逋诗至上句已毕。此后四句重在抒情。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千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它多开些时间吧。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8)


名家点评

明·杨慎《升庵诗话》:杨诚斋爱唐人崔道融《咏梅》云:“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方虚谷云:“惜不见全篇。”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梅为百卉首领,韵清香远,淡寂孤洁,最为幽人所契。唐人咏之者,偏不多见。此篇前四句,已尽梅本来丰骨面目。后四句,以对梅深情,致爱惜之意。国家岂少孤芳之士,安得怜才者,可与言诗。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不假刻画,自然切合咏梅,而有性情流贯于其间也。

不经历风雨怎知道寒冰刺骨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9)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齐已诗(按指《早梅》),表圣所谓“空山鼓琴,沉思独往”者也。道融(《梅花》诗),袁昂评书舞女低腰,仙人啸树”,正复似之。二首虽使和靖诵之,当亦叹绝。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咏梅诗夥矣,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绝唱。此诗不着色相,而上句写梅之香韵,次句写梅之品格,足高压百花矣(“香中”二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