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卷上】二冬(èrdōng),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声律启蒙下卷译文详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声律启蒙下卷译文详解(声律启蒙卷上二冬)

声律启蒙下卷译文详解

声律启蒙【卷上】二冬(èrdōng)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注音:

chūnduìxià,qiūduìdōng,mùgǔduìchénzhōng。

guānshānduìwánshuǐ,lǜzhúduìcāngsōng。

féngfùhǔ,shègōnglóng,wǔdiéduìmíngqióng。

xiánníshuāngzǐyàn,kèmìjǐhuángfēng。

chūnrìyuánzhōngyīngqiàqià,qiūtiānsàiwàiyànyōngyōng。

qínlǐngyúnhéng,tiáodìbāqiānyuǎnlù;wūshānyǔxǐ,cuóéshíèrwēifēng。

注释:

暮鼓晨钟:古时一般的大寺庙都会对应建有钟楼和鼓楼,清晨撞钟、黄昏击鼓,对内以警惕自励,对外以传讯报时。暮鼓晨钟,常用于形容时光流逝,亦有的用于形容出家人淡泊单调的寺庙生活。例句: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我愁的是更筹漏箭,我怕的是暮鼓晨钟。

观山玩水:游山玩水,亲近自然;山水之间,蕴藏着无尽的正能量。例句: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像水)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像山)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反面例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线南迁已甚危,徽钦北去竟忘之;正当尝胆卧薪日,却作观山玩水时。

“乐”在古代是多音字,表达快活时读作lè,用作声音、和谐成调时读作yuè,表达喜爱时读yào。

冯妇虎:比喻选择放弃自己喜欢的旧行当,却又重操旧业,被人讥笑。典出《孟子•尽心下》:晋人大力士冯妇,人名,男性。冯妇善于与虎搏斗,后来他立志金盆洗手,要当善士,宣称不再打虎了。一天,冯妇驾车外出,遇到众人在追赶一只老虎,老虎跑到山湾处,困兽犹斗,无人敢近。冯妇一见,又卷袖振臂下车去与老虎搏斗。而这事被一些书生讥笑冯妇出尔反尔,重操旧业。这就是成语“再作冯妇”的由来。

叶(音社shè)公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叶公好龙,语出《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钓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之而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立。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真正的龙。

“叶”在古代是多音字,表达枝叶时读作yè,表达押韵规则时读xié,用作地名与姓氏时读作shè。“叶”是春秋时楚国重要城市,许国亦曾定都于此,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治所,又名“叶”阳。原则上讲,以先秦“叶”邑为核心衍生开来的地名与姓氏,即今之河南“叶”县、“叶”姓,都应读作shè。

舞蝶:蝴蝶飞舞,表达欢快自在的心情。例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鸣蛩(qióng):蟋蟀鸣叫,表达悲秋难眠的愁绪。蛩本作蛬,一名蟋蟀,一名促识,今通作蛩。例句:草间蛩(蟋蟀)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衔泥双紫燕:家燕颔下羽毛呈紫色,故称紫燕。恩爱双飞,衔泥在门楣下筑巢。例句:愿为双飞燕,衔泥巢(筑巢)君屋。

课蜜几黄蜂:黄蜂采花酿蜜。课蜜,采花酿蜜。例句:花径日迟蜂课蜜,杏梁风软燕调雏。

紫燕和黄蜂,在色彩上互为补色。二者又都是特别勤劳,特别有责任感的动物,这就是二者对应的异同之妙。

春日园中莺恰恰:恰恰指黄莺和谐的鸣叫声。例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秋天塞(sài)外雁雍雍(yōngyōng):雍雍指大雁互相应和而鸣的声音。例句: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断无锦字,双鳞杳杳,新雁雍雍。

这两句通过春与秋,家园与塞外的对立,恰恰莺声与雍雍雁语中找到共鸣,从而形成对比。无论是春暖花开的惬意合唱,还是秋寒相逼的抱团取暖,唯有伙伴,才不孤独。

秦岭云横,迢(tiáo)递八千远路:秦岭在陕西境内的一段叫终南山,山势雄伟,云烟飘逸,迢递无际。唐代诗人韩愈,曾任刑部侍郎,因上书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获罪,被贬为距长安八千里之遥的潮州刺史。韩愈借秦岭之景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抒发离开长安的心情: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巫山雨洗,嵯(cuó)峨十二危峰:《广兴记》巫山在夔州府巫山县,大江之滨,型如巫字,有十二峰。即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部的长江两岸,江南江北各有6峰。江北六峰为登龙、圣泉、朝云、望霞(神女)、松峦、集仙,均一一可见;江南六峰的净坛、起云、上升隐于岸边山后,只有飞凤、翠屏、聚鹤可见。十二诸峰绮丽如画,姿态万千,古往今来。擅奇天下。例句:巫山峨峨高插天,危峰十二凌紫烟。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这两句,前者是表达艰远漫长,后者表达高险渺茫。在华美的字里行间,看山不是山的,其实是心境的描写。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音:

míngduìàn,dànduìnóng,shàngzhìduìzhōngyōng。

jìngliánduìyīsì,yěchǔduìcūnchōng。

huāzhuóshuò,cǎoméngróng,jiǔxiàduìsāndōng。

táigāomíngxìmǎ,zhāixiǎohàopánlóng。

shǒubòxièáocóngbìzhuó),shēnpīhèchǎngzìwánggōng。

wǔlǎofēnggāo,xiùchāyúnxiāorúyùbǐ;sāngūshídà, iǎngchuánfēngyǔruòjīnyōng。

注释:

上智:上等智慧。例句: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另一种意思指才能一般的人。此处意思是前者。例句: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

这两句对应,潜台词就是宣扬中庸之道即上等智慧。

镜奁(lián):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例句: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衣笥(sì):盛衣服用的方形竹器。

这两句的对应,因为这两件物事都容易睹物思人,尤其是用于怀念女性。应该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为悼念已故的大周后所写的《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野杵(chǔ)村舂(chōng):村民用木棒舂米。杵指捣米或捶衣用的木棒。舂是用木棒捣去谷类的壳。例句: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砧、杵、钟、舂都是诗词世界里的熟面孔,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能通过捣撞击打发出连绵、单调、有节奏的声响,引发听者的心灵共鸣,或思乡,或念人,或悲秋……以此入诗,亦能为静态的文字,增加声音的渲染。

花灼烁(zhuóshuò):繁花光彩明艳的样子。例句: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碧津湛洪源,灼烁敷荷花。

草蒙茸:草叶蓬松杂乱的样子。例句:未放草蒙茸,已遣花萧索。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雨急落花零乱,风微吹草蒙茸。

这两句对应虽然说不上有特别深意,却有特别技巧。灼烁同为火字旁,蒙茸同为草字头,这就是同旁对。不注意这一点,比如花灼烁对个水温柔,词性倒也对得上,但显然就少了这层趣味。

九夏:因夏季有九十天,故谓九夏。例句: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三冬:因冬季有三个月,故谓三冬;或指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例句:蜇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台高名戏马: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于城南里许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虽然项羽后来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

斋小号蟠龙:《晋书刘毅传》记载:东晋权臣桓温修了一个精致的斋舍,还在墙上画上了龙(其不臣之心亦如司马昭),号称蟠龙斋。后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却终因第三次北伐燕国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至死未能如愿。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子承父愿,建立桓楚政权以篡晋,东晋大将刘毅起兵讨伐,打下桓玄地盘后也住进了蟠龙斋,还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小名就叫蟠龙。看上去,桓温修的这斋舍,为刘毅做了嫁衣裳。可惜,冥冥中却像是个野心家的凶宅,由于刘毅的骄狂过度、拥兵自重,在复国中仅次于刘毅的刘裕又起兵讨伐,刘毅兵败自杀。

高台也罢,精舍也好。其实,得以留名的,并不是戏马台本身有多高大,蟠龙斋内里有多精巧。而是因为它们的主人,拥有皇图霸业、壮志野心,它们才得以作为一个符号,在文化世界里延续着生命和名气。它们的存在,也如同一个警示碑:“想做皇帝的人很多,能如愿的却很少……”

手擘(bò)蟹(xiè)螯(áo)从毕卓(zhuó):毕卓,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鲖城)人。历仕吏部郎、温峤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性嗜酒,因酒而废职。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擘同掰,螯就是螃蟹第一对脚。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有《遣怀》诗云: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由此看来,杜牧亦似追循魏晋前人意趣。

身披鹤氅(chǎng)自王恭:东晋大臣王恭,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桓玄执政,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曰忠简。王恭少年即有美誉,曾经有一次乘高车、披鹤氅裘涉雪而行。被年少的孟昶(日后的五代后蜀国君)看见,孟昶羡慕不已,感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鹤氅就是用羽毛制作的衣裘。孙元晏《晋•王恭》诗赞曰: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可惜教君仗旄钺,枉将心地托牢之。

这两个典故的对应,实则是两个极端代表相对照。前者是懒政不作为的官员,后者则是过于忠君敬业的干部。可惜,二者都没讨得好。前者丢了职位,后者丢了性命。看懂这两个故事,再回过头去读开头两句,上智对中庸,或许更能体味出中庸之道才是上等智慧的劝告吧。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形容险峻高耸的五老峰,像是插入云霄中的碧绿玉笔。五老峰为笔,洋澜做砚池。五老峰,顾名思义,就是像五个老者并肩而立的山峰。这样的山峰,神州大地上还真是不胜枚举,仅是不完全统计:山西运城永济、山东曲阜尼山、湖南靖州、福建厦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景点、黄山等地,都有山叫五老峰。唐代李白曾在庐山读书,写诗《望庐山五老峰》赞之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yōng):江西星子县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谓之三姑石,击之声如铜钟。镛指大钟。金镛,金属铸就的大钟,古代乐器。相传宋治平年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武夷山农人在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农人们灌田辛苦,便招农人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农人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后来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上这三块巨石唤作三姑石。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注音:

rénduìyì, ràngduìgōng,yǔshùnduìxīnóng。

xuěhuāduìyúnyè,sháoyàoduìfúróng。

chénhòuzhǔ,hànzhōngzōng,xiùhǔduìdiāolóng。

liǔtángfēngdàndàn,huāpǔyuènóngnóng。

chūnrìzhèngyízhāokàndié,qiūfēngnàgèngyèwénqióng。

zhànshìyāogōng,bìjiègāngēchéngyǒngwǔ;yìmínshìzhì,xūpíngshījiǔyǎngshūyōng。

注释:

禹舜羲农:即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中的大禹、虞舜、伏羲氏和神农氏。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是历史上公推的英明君主的代表。虞舜德行高尚,通过了尧帝的三年考核,受尧禅让继位,他安排大禹治水,在大禹治水成功后,又禅让于大禹。大禹在父亲鲧治水失败被杀后,子承父业继续治水,传说他专注于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受舜帝禅让后,却打破禅让传统,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则创建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统治王朝——夏。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还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神农氏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医药以及茶叶的发明者,传说他一生下来就是个透明肚子,五脏六腑都能看见。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因此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前面的仁义、恭让等美德,就是为四位圣明统治者出场所做的铺垫,也是对四位人物的共性评价。

雪花:空中飘落的雪,多呈六角形,象花。例句:凡草木花多五出(五个花瓣),雪花独六出。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云叶:云片,云朵。例句:春光落云叶,花影发晴枝。一天云叶翳朝霞,风卷泥沾不惜花。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而美,供观赏。一名可离,故常作离别赠花。例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蓉:也称木莲,其花八九月始开,耐寒不落,故亦名拒霜。例句: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唐诗中,芍药和芙蓉常有聚首,一来词性平仄相对,二来,还有同旁对因素。例句: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

陈后主:指南朝陈国末代皇帝陈叔宝,字符秀,生活侈靡,好作艳词,如《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不顾国难,在位七年,被隋兵俘虏,陈国灭亡。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便有《泊秦淮》一诗在以此为讽: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汉中宗:指西汉宣帝刘询,武帝曾孙,在位廿五年,呈中兴盛世。汉武帝晚年,信鬼神,求长生,宫廷内斗激烈,刚出生几个月的刘询也被牵连入狱。后放民间长大,了解了不少民间疾苦。刘询后来当了皇帝后,逐步排除霍氏(霍光)家族擅政,加强君权,亲躬万机,励精图治,汉朝出现了中兴盛世局面。

车老先生拿两个皇帝来做正反代表。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就已经讲过一次了。

绣虎:比喻才思敏捷的人,绣是形容文章文采华美,虎是形容诗文风骨遒劲,而不是苏绣蜀绣刺绣老虎图案。三国曹植七步成章,才思横溢,号为绣虎。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南朝文学家谢灵运更有评价: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

雕龙:雕镂龙文。喻文辞博大恢弘﹐不同凡响。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音xié,字彦和)创作了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十五篇,论古今体,沉约善之。例句: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这是北宋诗人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诗句的化用。

春日正宜朝(zhāo)看蝶:春朝和暖宜看蝴蝶飞舞。例句: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秋风那更夜闻蛩:秋夜寒凉厌听蟋蟀鸣。那更,不堪。例句: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两句之间,又是春与秋、欢与忧的心境对应。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战士求取功名,必然要借助驰骋于战场上的勇武表现。盛唐时期,人们把从军远征当作求取功名的主要途径。例句: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shū)慵:隐士凭诗酒养清闲成为志趣。适志,即满意,顺心如愿。疏慵,即懒散,引为清闲,踈同疏。例句:居住最高处,千家恒眼前;题诗饮酒后,只对诸峰眠。

这两句,一文一武,一进一退、一急一缓、一动一静,层层相属,尽可为对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