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动力工程系远赴浙江衢州、江苏淮安、内蒙古呼伦贝尔建党百年成就观察

2021年,我国已正式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同时,2022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以建团100周年为出发点,回望近现代我国青年人的进步成长之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团队进行了本次社会实践。

我们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参访百年党史、团史重要事件发生地,进行团史党史,专题学习,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形式,开展场景式、浸润式学习,以此深入开展本次社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新时代青年的新气象。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团队计划分批次重走浙江、江苏、东北的革命故地,实地回顾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切实感受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感悟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奋斗。通过亲身经历与实地走访革命故地,真实感受并记录真实情景以及革命先驱者的优秀精神品质,感受红色氛围,学习党的优秀精神品质及文化。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浙江虎山公园的红色纪念馆、西源革命纪念馆。现实意义在于激励活着的人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在清明节期间感悟人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建设重要场所。

该纪念馆具有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展示的是本地的革命的丰功伟绩,主要是抗战阶段,当地人们勇于抗争的故事。第二展厅展示的是抗战阶段全国各地人们抗战的英勇事例。纪念馆以红色作为主基调,周围辅以黄色,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

西源革命纪念馆在建设方面围绕一心两轴三片而建立:以纪念馆为中心,车行主干道和步行红军路为两轴,进一步打造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体验基地为基础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为目的,为党员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场地和配套设施。

纪念馆展陈内容围绕着闽浙赣(皖)四省边际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展开,第一展厅主要围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形成、浙西一翼革命斗争及常山土地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展开;第二展厅主要讲述的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赣皖。该展区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战斗历程,第二部分是重溪整编,第三部分是红十军团转战皖浙赣边;第三展厅主要讲述的是皖浙赣革命之火燎原浙西。该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皖浙赣游记根据地的发展,第二部分浙西游击根据地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常山西源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第四展厅主要讲述的是党史人物。

第二站我们一路北上来到了呼伦贝尔抗联英雄园。正值寒冬,呼啸的北风可以轻易地吹走人身上的温度。不禁想到当初的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作战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忆苦思甜、铭记历史。

沿着道路漫步,在道路旁种植着一些常青树,它们在寒风中矗立着,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当时的抗联战士的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此时已经是下午,已经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树林中光影交错,虽有阳光但并不温暖,这样冰雪覆盖的树林里并无安身之所。九十年前,战士们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与日军周旋、对抗。一想到这里,心中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从正门走进,沿着道路的两旁是抗日英雄的雕像和记载任命抵抗日军侵略伟绩的雕塑,冯治纲是万千抗联将士的杰出代表。1940年2月3日,冯治纲率领一队骑兵在阿荣旗北部的三岔河五马架屯,与一支关东军正规军部队发生遭遇战。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2月4日,冯治纲壮烈牺牲。他是抗战时期在呼伦贝尔地区牺牲的东北抗联最高指挥员。

沿着道路走就下去,就会看到在阿荣旗抗联英雄园深处,松柏掩映下的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巍然屹立着。纪念馆内,一张老照片记录了当时抗战结束时,人们无比激动愉悦的心情。一个农村小孩家里没有红旗,就找来一根木杆,高高挂上一块红布,来庆祝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道路中央有一座四面体的雕塑,三个面上记录着抗联战士曾经的激烈的战斗,看着上面的雕塑,我似乎也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毅然担负起东北抗战的领导重任,迅速组织抗日游击队,整合各路义勇军,进而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从东北抗联身上,人们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大义、责任担当和为国为民的初心。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抗联精神将激励着各族人民,汇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向着美好未来继续前进。

在本次实践的过程中,因为正处于疫情时期,只能看到纪念馆外部的一些雕像和纪念碑,未能进入到纪念馆内部,因而缺少了讲解员的讲解。在参观外部之后通过网络再进一步查找资料。

第三站重新向南我们来到苏皖边区旧址纪念馆。冬日清晨,在闹市区繁华街道的一侧,坐落着一处灰墙黛瓦、格调沉稳的院落,这就是苏皖边区旧址纪念馆。这座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院落承载了华中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一段重要红色历史。

1945年11月,苏皖边区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所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联合成立的民主,同南京国民隔江对峙。

在纪念馆第二展厅,还原了当年一幅别具生趣的“票选”村干部的场景:候选人排成一排,每个人身后放一只碗,而村民们手执豆子,排队将这粒“选票”投入中意的候选人身后的碗中。“烫香洞、丢豆子等选举方法淳朴简单,但却帮助受压迫已久的庄稼汉们找回了尊严和权利,也把民主选举的意识悄然植入了群众心里。” 苏皖边区旧址纪念馆馆长马兆勇说。

纪念馆第三展厅内,一张泛黄的50元华中币救灾公债券把参观者带回到那段艰难岁月:面对严重的灾情,边区先后制定了发放农业贷款、发行救灾公债、发放救济公粮等一系列措施。时任边区主席的李一氓更是提出了“千人省一口,饥民得一斗”的口号,号召机关干部每人每天节省2两粮食,持续90天,全区上下一共节粮390万斤,相当于10万灾民1个月的口粮。据不完全统计,边区各级用于救灾的粮、钱、物,折合华中币达3.84亿元,大大缓解了灾荒带来的危机。

步入李一氓生平事迹展室,一只样式奇特的小座钟引人注意。“它是李一氓亲手做成的。” 苏皖边区旧址纪念馆办公室主任居曼说。1944年4月高杨战役胜利后,中共淮海地委、行署召开祝捷大会,李一氓去慰问参战的当地军民,发现一个民兵手里把玩着一个奇特的战利品,既不像钟又不像表。民兵表示,这是从打落的敌机上拆下来的。李一氓仔细端详后发现原来是飞机上用的仪表钟,随后,他掏出怀表,提出和民兵交换这只见证了战役大捷的仪表钟。交换后,李一氓动手将这个仪表钟加了一个木头底座做成了小闹钟,一直放在自己的书案上。

“志士生成肝胆多,万花种就江山阔。”如今,苏皖边区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平年代里,历经风雨和时代洗礼的古老建筑无声地诉说那段红色过往,将这支不熄的红色火炬传递给往来的瞻仰者们。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1)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2)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3)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4)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5)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6)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7)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8)

社会实践的特色及亮点(百年初心与时代同行社会实践报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