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正式提出在他身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记载,天命七年三月己亥,努尔哈赤说:“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

这,就是他要推行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

努尔哈赤为什么把皇位传到皇太极(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1)

努尔哈赤

他所以推出这一即位的新制度,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考虑:

一、女真人有“幼子守灶”的民族习俗,即当家人早早将年长的儿子析产分家,单立门户,留下自己的那部分给最小的儿子,保证幼子成人又不逊色其他哥哥的家族利益。但是,为了使家族和部落做大做强,父辈选择幼子为财产继承者,但不一定准备幼子为事业传承者,故而要通过另立门户的儿子来领导自己未竟的事业。质言之,他还是择贤而立。他就是其父塔克世的长子,有着一种榜样力量。

二、努尔哈赤也考虑到,如果以实力最强者,继承父业为国君,恐怕其恃世骄纵,而获罪于天。他要为准备监督机制。在他儿子中,实力最强的还是大贝勒代善。代善屡犯过错,不但侵害儿子利益,而且扰乱父亲后宫,需要有一股更加强大的制衡力量。

三、努尔哈赤以八旗掌旗贝勒为八和硕贝勒,既要保证共议国政、商办国事的集体决策方式,又在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汗父之下,八和硕贝勒同掌各项权力,共享一切收入。如果出现一个不称职者,可由其他七人弹劾,择其同胞兄弟、年长儿子再继。这,既有着氏族民主政治的性质,又具备世袭罔替的功能,更能保证各旗在实力均衡、权利均等的前提下,一同发展壮大。

四、八和硕贝勒分别代表八旗,共同推选嗣汗。他们既有选立新汗的权利,也有竞选新汗的资格。即便是实力最强的掌旗贝勒,也需要得到其他贝勒的支持,甚至需要得到自己同样掌旗的子弟的支持,否则要想直接恃势成为新汗也是艰难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两红旗共主、正红旗掌旗的代善,并未参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却因为与两红旗的关系,其长子岳托在八和硕贝勒内,形成了游离于组织之外,而制衡着组织之内。镶白旗掌旗贝勒杜度,也没有参与其中。

努尔哈赤有独特的考虑,可以说,对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预设了另一道防火墙。

八和硕贝勒中,除了代善被其嫡长子岳托取代外,舒尔哈齐家为阿敏和济尔哈朗,另外就是莽古尔泰及其胞弟德格类,以及皇太极、阿济格、多铎多尔衮。

多铎获授和硕贝勒时,不到七岁。多尔衮也只九岁。但他们都是努尔哈赤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所生,分别为第十四子、十五子。

努尔哈赤七个庶子,无一人参加。

有了最初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的顶层设计,努尔哈赤把遴选新汗的政治任务,直接踢给了曾经倚信的子弟。

努尔哈赤去世时没有指定接班人。

努尔哈赤为什么把皇位传到皇太极(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2)

《孝庄秘史》中的代善

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满洲最高统治阶层,召开议立新汗的国务会议,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大小贝勒十五人参加。

这些人,除了舒尔哈齐家仍以阿敏和济尔哈朗为代表外,其他基本是努尔哈赤的嫡子嫡孙。只有阿巴泰为庶妃所生第七子,因较早随父兄征战,建有功业,甚得努尔哈赤器重。

杜度为褚英长子。他不但有其父褚英留下的镶白旗支持,而且皇太极的正白旗也曾隶属褚英。

代善家为代善与原配所生的岳托、硕托,及继福晋所生的萨哈廉,选票和被选票各为四张。他们共同管理着两红旗。

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

皇太极、豪格父子。

幼子中则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同胞三兄弟。

老二代善之下、老五莽古尔泰之上的老三阿拜、老四汤古代,即便有居功,没有资格参会。

四大贝勒实力最强。

按努尔哈赤生前对八旗的归属划分,大贝勒代善为两红旗共主,二贝勒阿敏掌握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掌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掌握正白旗。杜度掌镶白旗,对二叔代善马首是瞻。他们与旗属人众,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生死之交。

努尔哈赤曾许诺将实力最强的两黄旗交给阿济格兄弟,但他们靠的是天潢贵胄的身份,而没有实际磨合的经历。像正黄旗额尔德尼的赫舍里家族,就是皇太极的铁杆粉丝。

阿济格兄弟最有利的因素,就是大妃阿巴亥。她是努尔哈赤驾崩的见证人。

努尔哈赤为什么把皇位传到皇太极(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3)

《孝庄秘史》中的斯琴高娃版阿巴亥

四大贝勒害怕阿巴亥拿出努尔哈赤的遗诏,于是先发制人,不急于为汗父办丧事,而是先捏造出另一份遗诏,以大妃“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命其殉葬。

解决了夺位最大的隐患,也就将接管两黄旗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排除在竞争汗位人选之外。

代善最有实力一搏,但他最倚重的二子岳托、萨哈廉力挺老八皇太极,并劝父退出竞争,改为一同支持皇太极,使自身实力较弱的皇太极成为了最强者。

莽古尔泰必然觊觎汗位,但其弟德格类是皇太极的支持者。而且他也与皇太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代善的劝说与榜样作用,他选择了支持皇太极。

阿敏有心竞选,而四大贝勒中是一对三,在八旗中是一对七,力量明显不济,也放弃竞争,支持皇太极,这促使有努尔哈赤留下的两黄旗支持的多尔衮兄弟不得不臣服于皇太极。

雄图大略的皇太极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