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年薛天海 薛天山 薛连英,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白墙黑瓦简约山水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白墙黑瓦简约山水画(山水画豆面灯看电影)

白墙黑瓦简约山水画

童 年

薛天海 薛天山 薛连英

河西村,一个典型的胶东半岛小山村。

数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育子孙,世代相传。

这里,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

山水画✌[呲牙]

在我的脑海中,童年时代的故乡,好似一幅山水画。

河西村四面环山,祖先以山岭方位和地貌命名,峨山、南塂、雕崖、老虎头、石人顶,不一而足。

家中老屋位于岚子顶山脚下,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座山。因为从年少时抬头就能看到它的风貌。那时的岚子顶,既有松柏类参天古树,也有柿子、板栗和杏桃类果树,植被十分茂密。春天,山上野花盛开,蝴蝶飞舞,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秋天,这里果实累累,红灯笼似的柿子挂满枝头,酸甜可口的山桃压弯了枝头,一个个小刺猬似的板栗笑裂了嘴儿……这是我记忆中的“百花园”和“百果园”。

好山自然出好水。群山环抱下,一条小河由南向北,蜿蜒而去,将村庄一分为二。

初春,冰雪融化,冬季冰封的小河苏醒了。阳光洒向河面,冰块随着潺潺河水漂流远方,重见天日的小鱼小虾在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好不自在。

盛夏,河两岸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映衬得河面碧绿一片。河湾中三三两两的鹅鸭悠闲地戏水觅食,间或嘎嘎地欢快鸣叫。忽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下大雨了!暴雨中,四处山洪汇聚,小河顿时变成小黄河,土黄色的河流咆哮着翻卷着,如万马奔腾汹涌而下。村民或打雨伞,或披雨衣,或干脆赤膊,争相目睹这一景观。

不久,雨停,河水变得少而清,下游水库的鱼儿逆流急上。人们用各种渔具捕鱼,小河上下一派热闹景象。

正是酷暑时节,午间,劳作半天的人们来到河边,以清凉的河水冲洗汗水,再携带自制的毛皮或草类垫子,铺在树荫下洁净的沙地上,舒适地睡个午觉,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光。入夜,全家老少齐出动,与街坊邻居们相聚村头巷尾空旷地带。老人们身坐小板凳,手摇大蒲扇,聊家长里短,说古今中外;孩子们以草垫为席,依偎在父母身边,在老人的细声慢语中渐入梦境。天上繁星点点,晚风徐徐拂面,各种虫儿低吟浅唱,伴随着远处哗啦啦的河水声,这是终生难忘的故乡小夜景!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儿时的这一天,没有赏花灯、吃元宵的概念,只有“送灯”的深刻印象。这是一个做灯、送灯、食灯的过程。

节前几天,母亲吩咐孩子们结伴上山,收集一种茎杆空心的枯草,俗称“灯芯草”,以备制作灯芯。

灯,是用纯黄豆面做成的。当天,母亲把豆面和好,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再搓成擀面杖粗的面棒,用刀切成一个个灯柱,在其顶端捏出灯碗。最后,把备好的空心草掐成短棒,塞入棉花,一根根插到灯碗中央,再淋上点植物油,就算大功告成了。

当然,这只是每月一个共12个灯的做法,寓意四季平安、月月顺畅。另外,母亲还会依样做鸡灯、鱼灯和猪灯等,祈求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聚福聚财。母亲心灵手巧,边捏边剪,制作的动物面灯个个有鼻子有眼的,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一切准备就绪。傍晚,父亲带着祭祀用品,领着我们兄弟几个来到祖茔,烧纸、上香、照灯、磕头,给先人送去光明和温暖,虔诚完成祭祖祈福、寄托哀思的仪式。

掌灯时分,家里的小煤油灯点亮了,所有的小面灯也点燃了。四季灯摆放在堂屋供桌上,鸡灯放在鸡窝上,鱼灯用水瓢盛着,轻放于水缸里,猪灯则要在猪圈四周照一照,简陋的老屋顿觉温暖亮堂了。

节后,母亲将灯芯燃尽的面灯上锅蒸熟,切成条状用作食材。这种豆面条可以炒着吃,但我感觉最好吃的做法,是母亲用豆面条和萝卜丝、粉条一起炖着吃。这种做法,既有豆面条的筋道和特殊香味,也有萝卜丝的清香,还有粉条的滑爽感,吃起来顺畅、可口。

寒来暑往几十年,忆往昔,恍如昨日。今天,每逢元宵节,观赏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灯,品尝又香又甜的各种元宵,却又不时想起儿时陪父亲送灯的情景,思念母亲制作的面灯饭的味道。

看电影

小时候,看电影如同过节,是兴高采烈的日子。

那个年代文化娱乐活动极少,家家户户墙上挂的有线小广播,是农村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窗口。小广播其实是个带外罩的简易喇叭,每天早中晚准点响起,由县里广播站播些时事新闻、革命歌曲、天气预报之类内容。比起只能听声音的广播,看电影自然是人们翘首企盼的事情。

那时电影是公社放映队轮流到村放映的,每村每年看电影次数屈指可数。一旦听到电影队来了,孩子们无不欢天喜地,奔走相告,早早就到放电影地点“占场儿”。因为是露天放映,观众又多,需要提前给家人占据有利位置。具体就是划出格子,摆上石块、小板凳之类,表明地盘所属,其中不乏孩子间的争斗。

看电影这天,大人们也很兴奋,吃罢晚饭即扶老携幼赶到现场等候放映。邻村的人们也闻讯赶来了,密密层层围站四周。夜幕降临,开始放映,原本喧闹的场面顿时安静下来,男女老少目不转睛,紧盯银幕,人人全神贯注,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随着剧情深入,或欣喜,或悲伤,或紧张,或激动,有的甚至忘我地欢笑、流泪,足见电影的魅力有多大!

因为喜爱电影,人们不仅在本村看电影,还到邻村“追电影”。每逢闻听邻村放电影,傍晚时分,人们呼朋唤友,结伴而行,一路有说有笑,风风火火。到邻村看电影,尽管没有好位置,但并不妨碍人们的兴致,看时津津有味,观后意犹未尽,归途边走边议,有时还跟随放映队的脚步,转遍周边村庄!

早期电影主要是革命样板戏和战斗片,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渡江侦察记》《地雷战》和《地道战》等等,影片的题材很少。那年上映动画片《大闹天宫》,可能片源紧张,放映队彻夜连轴转村,四邻五村也只有下尹家村一个放映点,且排在后半夜。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老老少少熬夜等候,待看完影片,天都快亮了,可回味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精彩场景,又无不感到心满意足。

印象最深的是看戏剧电影《追鱼》。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鲤鱼精爱上穷书生,放弃修炼成仙,忍爱痛苦剥鳞为凡人的神话爱情故事,在当时背景下堪称另类影片。那天,听说乳山县东尚山村也就是我姥姥村要放映这部奇片,在父母有事无法前往的情况下,我和小伙伴们跟着村里的大人们,沿着崎岖小路翻山越岭,步行十余里路赶去观看,全村100多户约有一半人家都动身了。放映现场人山人海,我站在从姥姥家取来的板凳上,从老远的地方,伸颈踮脚看完了影片。之后,又不顾姥姥的挽留,趁着月光,随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往回赶。那时,只有开心,哪有累的感觉呢?

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变化真快真大!从广播、电影、收音机,到电视机、电脑和智能手机,当年谁能想到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如今看电影,可以到影院身临其境看大片,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看个够。而这,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