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音韵的流域宽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皖北说中原官话被误认为是河南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皖北说中原官话被误认为是河南人
中原音韵的流域宽广
八、东北与河北省唐山一带的河南方言遗存
同样是迁徙,所不同的是河南移民不占主体,形成的只是河南方言的字词,而没有中原方言的韵味。属于这种情况的主要在东北与河北省的唐山一带。
东北及河北省唐山的方言里,有中原音韵的成分。从17世纪起至19世纪末,黄河下游多次连年遭灾,破产农民不顾清政府禁令,成千上万的人冒着被惩罚危险,先后在3个时期进行大规模地“闯关东”。史称,“闯关东”者90%以上是山东人,约5%是河北人,约3%为河南人。其中,山东人中的鲁西人与河南人是操中原音韵的,他们把河南话带到了东北。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话比较憨,短促有力,像小钢炮,嘎巴脆,不扭捏,太多原生态。有时候有一点愣二巴叽的,但透显着村屯农民的智慧。这些都与豫东、鲁西所说的河南话特点相似。有的话还有大舌头、嗑巴,如“嗯呐”之类,是中原官话中“儿化音”的尾音之拐弯儿。周立波讥讽东北人嚼大蒜喝咖啡。其实,辽宁等地的方言,是一种乡音,是一种独有的美。例如:吃香(吃得开)、急眼(急了)、可劲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膈应人(使人觉得烦恼不快活)、麻(利)溜儿的(:快点;克里马擦)、日头(太阳)、出门子(姑娘出嫁)、夜个儿(昨天)蝎虎(厉害;说话大声、夸张)、脖立盖儿(䏽老盖儿,指膝盖)、老鼻子了(很多)、艮不(拉叽)溜丢的(指食物坚韧而不脆)、海了(多)。
与辽宁比较近的河北唐山,与这里的话有的很相似。最有代表性的话是东北及唐山人说“中”(或“沾”),这是河南人的标标签。在赵丽蓉以及东北人巩汉林、潘长江 所说的小品里,时常会听到。再一个是“得劲”,在东北人演出的节目里,就不时地会蹦出来。如:山东卫视2019年春晚,几个东北人说的一个小品,就有此词。不过,声调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