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白血病患者张迪,与父亲同时捐献遗体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三种境遇并称为人生三大不幸。29岁的东北男孩张迪,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毅然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机构,而即将经历人生三大不幸之一的张迪父亲张纯生,也同样签署了一份《遗体捐献志愿书》。现场,父亲搀扶着儿子,帮助其完成人生最后一个心愿——遗体捐献。

是什么让上海交大的研究生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而又是什么让慈爱的父亲做出同样的捐献决定呢?这对父子,这个家庭,在短短两年间经历了重大变故。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1)

一·顺利的求学之旅

1990年,张迪出生于东北沈阳一户普通家庭中,幼年时,他便是邻里间纷纷夸赞的孩子。听话懂事。

在学习上从不用父母操心,成绩在学校里从来都是数一数二。努力的人同样被上天眷顾着,中考张迪便顺利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沈阳二中。

青春期里,他也没有像其他青少年一样暴烈顽戾,他热爱运动,活泼开朗,是个人见人爱的阳光大男孩,高中同样不断努力学习知识。

在张迪的不懈努力下,高考顺利考进东北大学,继续了自己的求学之旅。并且在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张迪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其人生在自己的努力下被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意义,他的美好生活似乎已经拉开了帷幕,可谁知理想的帆船刚刚启航,命运就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2)

二·命运的玩笑

2018年7月,张迪凭借优异的成绩于上海交大毕业,并入职了一家与自己专业相符研究院。

头顶名校的光环,又有着过硬的实力,张迪很快适应了自己的工作。他每天兢兢业业着,想着以自己的努力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奋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工作两个月后的某一天,张迪意外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许多红点,起初他只是买点皮肤病药膏来涂抹,可渐渐红点并没有好转,而是越长越多,并且开始渗血。

随着血点渗血越来越严重,张迪最终去医院做了检查,可得到的结果对他来说却是晴天霹雳,检查结果显示张迪的许多项血常规都超过正常人值很多倍几。

“急性白血病”!这对张迪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还有许多事没有做,29岁,他的人生明明刚刚开始,这五个字彻底改变了张迪的人生轨迹,也让这个原本和谐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积极配合治疗

高材生张迪对这个病并不陌生,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

虽说治疗过程非常艰难,但总有一丝治愈的希望,起初,张迪积极配合医院治疗,并打算隐瞒父母,以免让远在沈阳的家人跟着担心。

看病期间需要人帮助照顾,也只是叫一些朋友和同学帮忙。

可这一次,幸运之神并没有再次眷顾他,他的病情迅速恶化,白血病迅速侵占了他的身体,很快就发高烧不退,嘴角出血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3)

医生明白这是病情迅速恶化的表现,若再不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张迪的生命便已开始进入倒计时。

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必须进行配对,而直系亲属的配对成功率最高。这就表明张迪必须要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家人。在医生的再三劝说下,张迪终于拨打了父母的电话。

在老家得知儿子消息的张纯生夫妇,随即赶到了医院。

儿子得病的噩耗对其来说就如晴天霹雳,张纯生说:“我接到儿子生病的消息的时候还在工作,听完后感觉天都要塌了。

”两个年过半百的老人顶着巨大的悲痛,握着医生的手说:“医生,求求你救救他。他还那么年轻,让我们做什么都行,只要能救他的命就行。”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人求生的欲望也是无穷的。张迪的父母表示,儿子的身体一向很好,热爱运动的他几乎没生过什么病。

而这次白血病来势汹汹。治疗前期,张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018年8月,张迪与家人一起回到老家沈阳继续住院。

回到老家的张迪,先后接受了四次化疗,治病的痛苦每欲要击垮这个病痛缠身的男孩,可每次他都凭借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

也许是老家的水土滋养了张迪的身心,也许是家人的照顾让他看到了希望,四次化疗后,张迪的身体已经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四·希望的曙光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4)

于是2019年1月7日,张纯生的造血干细胞被移植到张迪血液中。有时父爱是无声的,父亲可能讲不出动人的话,却能在孩子最需要时挺身而出。

这次手术非常成功,父亲的爱化作张迪体内的健康卫士,继续帮助儿子对抗病魔。张迪手术后,便开始了其漫长的恢复期,在这期间,张迪的身体似乎在越来越好,连医生都说张迪痊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张纯生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家都很有信心,相信不久后这个家就会恢复到以前幸福稳定的日子,并且商量病好后一起去海边旅游。

五·黑暗再次降临

2019年4月,病魔再一次卷袭了这个家庭。原本见好的张迪病情突然恶化,这次白血病没有再给张迪喘息的机会,来势汹汹地摧残着他的身体机能。

看到儿子再次被折磨的惨状,张纯生夫妇也是终日以泪洗面。“张迪现在的情况很差,所有的化疗药物都无法让他好转。

恶性细胞繁殖速度非常快,而如果再进行二次移植手术最多只能延长6至9个月的生命,并且不会完全治愈,而最令人不忍心的是,只要做了手术治疗,儿子便只能终日缠绵于病榻,在床上度过大半人生,作为父母,看到儿子这样遭罪真的心疼啊!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5)

”这是一位近乎绝望的父亲的泣语。希望后的失望,带走了这位父亲眼里最后一丝光亮。“不能放弃任何希望”这一直都是张迪父母坚定不移的信念,可白血病不仅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身体上的折磨,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从张迪生病至今,全家花费已到50万。

这对这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灾难。而再继续动手术,花费更是要突破70万,还要承担不能痊愈的风险,这何尝不是一场残酷的博弈。

六·生命的重量在于其厚度

日渐虚弱的张迪也明白父母的难处,每当看到父亲坚定的眼神,张迪心中便多一层顾虑。”要是治不好呢?”“父母年老后该怎么生活呢?”

这些顾虑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张迪。从小就懂事的他,看不得父母因为他受这么多苦。无数的顾虑终于淹没了他,某天他终于开口向父母坦白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放弃治疗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6)

“家里的钱可以够你治疗!”张纯生激动地对儿子说,怎么都不愿意放弃对儿子的治疗。

张迪明白父母对他的放不下,于是流着泪向父母乞求到:“爸妈,儿子求求你们,请放弃治疗吧!我知道家里的钱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我认为坦然面对现实比被动接受要好得多。

”话说到这,张纯生夫妇终于意识到儿子的良苦用心,张迪的前半生从来都是自立自强,有尊严地活着。可这次病魔既夺走了他的健康又夺走了他的尊严。

张迪还说:“延长生命的话也就是6-9个月,而且我要每天躺在床上,如蝼蚁般度日。再加上严重的排异反应、皮肤溃烂、浑身变黄,最后插上呼吸机连

呼吸都要靠机器支撑。这种没意义的生存,这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黑暗且绝望的。”生命的重量在于其厚度,在张迪的乞求下,张纯生夫妇忍痛同意了放弃治疗的主意。

命运至此,张迪除感叹世事无常外,也不再抱怨命运不公。命运的长度已无法延续,但生命的价值还能继续深挖。

2018年11月1日,张迪在沈阳晚报上看到了一篇关于白血病女孩相关治疗的报告。报告里女孩同样患上了急性白血病,但并没有自怨自艾。

读完这篇报告,张迪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经历与这位女孩极其相似,而不同的是,这位女孩用仅剩的生命活出了不一样的多彩人生。

“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张迪思索着,此刻他心中某些东西开始生根发芽,一束光照亮了连绵的黑暗里,他决定好好珍惜为数不多的生命。张迪再次向父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儿子自己做出的决定,张纯生夫妇表示接受和理解。人要有尊严的活着,若只是苟延残喘的延续生命,那么生命便失去了意义。并支持儿子去完成那些未完成的梦想,陪他度过每一天。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7)

七·生命绽放的光芒

一家三口商量好出院后,便开始办理手续以及规划游玩行程。

知道此消息的记者们便去采访了即将回家的张迪,对着镜头,张迪笑得很开心道:“希望大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件事,拥有短暂而充实的人生,我已经很满意了

自己和家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对抗病魔,现在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29岁的张迪,已经有了同龄人没有的洒脱和淡漠,也许是病痛让他看懂了人生的意义,家人的爱让他不再畏惧死亡,充实的前半生也让他曾经拥有了体面的人生。

也许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他应该做一些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了。出院回家后,虽然张迪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张纯生夫妇能感觉出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儿子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期间一家三口还一起去了海边,看了心心念念的大海。看着湛蓝广阔的大海,张迪平静地坐在沙滩上,想起了以前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他心里装着对亲人和世间的眷恋,对死亡的无畏,静静听着涛声打着岸边。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8)

这是张迪得病之后,第一次去看望奶奶,奶奶已经年过80,从小便对张迪宠爱有加,孙子一直是老人的心头肉。

老人年事已高,家里人便一直没把张迪的病情告诉奶奶。为了能让老人安享晚年,张迪特地去和奶奶告别。“奶奶,我通过了留学申请,马上就要去国外了以后不能经常来看您了,您一定要保重身体。

不知是不是心灵感应,奶奶紧紧握住孙子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对于自己这个善意的谎言,张迪也对记者解释到“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如果把我得病的消息告诉她,她肯定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的。这次,强挺着身体去看了奶奶最后一眼。

以后应该不能再去了,因为身体的情况越来越差。”与奶奶告别后,张迪便去完成自己最大的心愿——捐献遗体。

张迪说:“从小时候求学开始我一直在学习充实自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自己的目标。

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遗憾的,只是疾病来得太突然,我唯一的未心愿就是捐献遗体,想让医生通过研究我的遗体,找出能攻克白血病的方法。

给其他患者留下活下去的希望。”这位交大的高材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选择献身于科研,希望自己能终止这种不幸。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9)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战胜白血病.“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迪显然已经成为司马迁口中的前者。

在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现场,张迪与父亲张纯生一起来到现场,而令人意外的是,签署捐献书的并不是张迪一人,其父张纯生也同样签署了一份《遗体捐献志愿书》。

这一行为让在场不少人震惊,毕竟张纯生还是个健康的人。“其实在我儿子得白血病之前,我就产生过死后捐献自己遗体的想法,当儿子向我表明了这个心愿后,作为一个父亲,我应该尊重他的决定。”

此刻大家的明白了这个年轻人的伟大源自何处,这是逃不掉的一脉相承。中国人尤其看重落叶归根,可张纯生父子仍选择在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为科研和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张迪的身体生病了,但他的心是健全的。这个29岁的大男孩将爱留在人间——“人死了留下一盒骨灰毫无意义,不如做一些有贡献的事。报答社会和国家

上海交大硕士生患白血病(交大29岁硕士白血病二次复发)(10)

还有一句令所有人动容和潸然泪下的话——“希望爸爸妈妈可以把我忘了。”孩子,爸妈不会忘记你,你救助的患者也不会忘记你。

这个大男孩,用生命谱写赞歌,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样也为他人减少痛苦。

2019年5月7日,张迪带着他对世界的无限眷恋,悄悄离开了人世。病魔最终还是带走了他,但他的事迹却不会被人忘记。他的身体留下了,他为以后治愈无数急性白血病患者留下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