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印度新冠疫情仍在持续恶化,确诊人数已达31,612,798,随着新一波疫情浪潮到来,此种情况越来越严重。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1)

援引历史学家的话表示,印度有大量低种姓民众生活在拥挤不堪的贫民窟里,这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群体,他们连食物都没有保障,更别提生活环境和药品了。印度学者表示,印度有60万个村庄,几乎都是住着低种姓民众,这些居民区离医院很远。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2)

这就导致这些人不会有什么防护措施,他们买不到防护用品,就算能买到也买不起,印度发放的一些物资,也很难发到他们那里,这就引发了严重后果,会让低种姓人的防疫意识非常差,不会重视防疫工作。一名被隔离的低种姓女孩告诉美国记者:"我们不被当人看,像是被抛弃了一样,没人管我们的死活。"

她说得并不夸张,低种姓在印度本身就很没有地位,在平常时期是如此,在疫情特殊时期,种姓制度暴露得更加明显!

种姓制度的来源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瓦尔纳”意为“皮肤的颜色”,一开始是想通过皮肤的颜色来区分种姓,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3)

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图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印度种姓高低等级之分: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它是印度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种姓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第一等级的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作为印度种姓制度最高级,其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方面,受众是刹帝利,负责传播宗教文化,凌驾于一般民众之上。

第二等级的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各种敛财的特权,主政治和军事方面,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的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也就是平民,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主商业,通过经商方式赚取金钱来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这部分人大多没有人权,只能从事仆人、洁厕工、清道夫等低贱的职业。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4)

印度的清道夫

除了四大种姓外还有第五等级贱民,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种姓世袭,不易更改。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因为阶级过大就会变成种姓,一旦种姓完成,低阶层上升基本不可能。

种姓制度影响下,婚嫁观念和习俗的改变

在印度的风俗之中,嫁给外国人是可耻的象征,会给家族丢脸。由于受了严格的风俗和种姓制度影响,一般来说,她们无法轻易自己独立选择婚姻对象。

不同种姓之间通婚会遭到强烈反对,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这种人群在印度被极度排挤。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5)

印度富人的婚礼

因为种姓地位观念病态化植入印度人民心中,导致印度重男轻女现象极其严重,在婚嫁中,印度男性无需担忧高额的聘礼,相反,女方必须提供数额庞大的嫁妆才能够将女儿嫁出去。所以在印度经常出现因为无法提供嫁妆而抛弃女儿现象。

其中不乏有一些种姓较低的家庭想提供高额的嫁妆将女儿嫁给种姓高的家庭来提升自己家族的地位。

小知识

为何没有低种姓的人冒充高种姓的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高种姓和低种姓在外貌上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高种姓属于外来的雅利安人种,肤色较浅,而低种姓大都是被征服的原住民,肤色较深。单从肤色这一关,就有许多低种姓的人止步于此。

印度种姓制度的弊端(印度种姓制度病态化)(6)

一眼就可以分辨哪个女孩是高种姓

其次,因为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只要通过询问姓名,职业就可以快速辨别是哪一种姓,所以说想要冒充高种姓十分困难。

印度的许多现象都令人难以理解,不单单是种姓制度,还有许许多多的奇葩操作频繁出现,不知对此你怎么看,可以在评论区一起分享你的看法。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朋友帮忙点赞、分享、转发,关注奇怪君,科普一些你不知道的奇奇怪怪,我们下期再见!@奇怪君的科普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