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中国东部地区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1月,南京下辖11个市辖区,94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万人,城镇人口695.99万人,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

南京人心中的各区都是这样的存在: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 ,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5)

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9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103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6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4A级以上景区24家。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6)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7)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8)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9)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0)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中国四大文庙之一,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1)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2)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 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 、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3)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4)

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名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5)

夫子庙的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高10米,是中国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称。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河自然河流为泮池,上有双龙戏珠图案。在风水上,照壁起着装饰和遮蔽的作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建制。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6)

民国时期南京夫子庙大照壁,约1939年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7)

在世界各地孔庙的规制中都有一座“泮池”。“泮池”的意思就是“泮宫之池”。周朝礼制中规定天子之学为“雍”,诸侯之学为“泮”,以后相沿成习。明清两代,把考中秀才称为“入泮”,“泮池”成为古代读书人的“化龙池”,只有入泮,才能算是进入了圣贤的行列。南京最大的泮池在夫子庙前。是世界孔庙中唯一一座以天然活水为泮池的孔庙。"天下文枢坊"前的水池即为泮池,以秦淮河为天然池水,向内凹进构成泮池。泮池正对的红墙即为大照壁,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泮池北有多块青石琢成的石栏,它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8)

"天下文枢坊"

“天下文枢”出自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南京文庙(即南京夫子庙),清初坊额上方的字为著名书法家陈澍所写。今坊额上的“天下文枢”四个大字选自颜真卿的字帖,它是步入文庙的第一道大门。天下文枢,意思是天下文化人相聚的地方,人才荟萃之地。庙前广场东西两侧立石柱,上书“文武大臣至此下马”,以示对“至圣文宣王”的崇敬之意。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19)

作为南京夫子庙仅存的三个老古董之一的泮池石栏,为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是夫子庙数百年兴衰的见证。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0)

东有奎光阁,西有聚星亭,象征文风昌盛;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1)

聚星亭,二层六面,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数百年来几经兴毁,至清同治八年(1869),进行了最后一次整修,之后又端立了一百年,现在的亭子是1984年在原址复建的,作为夫子庙景区的向导服务亭。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2)

“天下文枢”牌坊后面为“棂星门”,系丈余高石牌坊,六柱三门,中门刻有“棂星门”三字篆文。三门之间嵌有牡丹砖刻浮雕,柱头皆有云雕,形即华表。这是帝王出巡朝圣祀孔的通道,非一般官员百姓所能出入的。何谓棂星门?棂星即古代天文学上之“文星”,以此命名,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夫子庙的棂星门与曲阜孔庙的棂星门一样,是庙的第一道大门,它虽不如曲阜孔庙四柱三门的棂星门高大威严,但却多了两面明清式的传统砖壁,显得精致华丽,并使庙殿似有或藏或露之感。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3)

入棂星门,进大成门,“大成”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一语,意思是说孔子达到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就是说,孔子是最高的圣人。大成门两侧悬挂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为清朝雍正皇帝所作,楹联以极精准的语言道出了孔学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孔子的伟大功绩。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4)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5)

大成殿位于大成门的北面,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向下有木龛,龛内主要有“大成之圣文宣王之先师”牌位,两旁配有孟轲、曾参、颜回、孔伋四亚圣汉白玉石像。用于祭祀的古乐器置于孔子像前。殿中对联:“气备四时兴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 墙上的匾额,“万世师表”为康熙手书。“与天地参”为乾隆御笔。“斯文在兹” 为光绪帝所题。“圣协时中”是道光帝题匾。“圣神天纵”乃同治帝题匾。 “生民未有”是雍正墨宝,“圣集大成”乃嘉庆笔迹,“德齐幬载”为咸丰御笔。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6)

殿内基座上有孔子青铜像一尊,高4.18米,重2.5吨。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7)

大成殿内四周墙壁镶嵌有《孔子圣迹图》壁画,采用玉石、鸡血冻、寿山石、翡翠及黄金珠宝、罗钿等名品饰件以浮雕镶嵌造型,每幅画高2.5米,宽1.3米,计38幅,内有人物雕像408位,所雕人像及亭台楼阁、人文故事等,栩栩如生,非常传神。表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典范形象。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8)

《孔子圣迹图》是由清代画家焦秉贞所著的一幅国画。该画为绢本设色,纵29.2厘米,横35.7厘米,现流落于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连环图画,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最早一部连环画。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29)

《孔子问礼图碑》、《集庆孔子庙碑》、《封至圣夫人碑》、《封四亚圣碑》。以《孔子问礼图碑》最为著名,它是南京夫子庙“镇庙之宝”之一。它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 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0)

民国时期树立在国民政府考试院内的《孔子问礼图》碑及问礼亭

《孔子问礼图》碑,是少有的以图案为主的石碑,由乌石刻制,长68厘米,高43厘米。石雕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民国新成的《孔子问礼图》碑由碑头、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220厘米,全碑用苏州花岗岩制作,质硬面粗。碑身上部正中镶嵌《孔子问礼图》。此碑集南齐和民国碑刻之大成,在中华碑刻史占有重要地位,价值连城已成共识。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1)

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2)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街北,原有“东南第一学”门坊,包括明德堂、尊经阁、青云楼、崇圣祠等古建筑。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科举时代秀才每月逢朔望都到这里听训导宣讲。南京夫子庙学宫也称为“东南第一学”,始建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至今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南京夫子庙学宫是古代学制系统最完整的官学。“东南第一学”五个金色大字,是由清代南京本土状元—秦大士所题写。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3)

学宫布局为二进二院式。第一进以明德堂为主体建筑,与东西两厢组成四合院;第二进以尊经阁为主体建筑,与两厢组成四合院。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4)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 现有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1986年修复。中国的学宫都称“明伦堂”,而夫子庙的学宫独称“明德堂”,据说是宋代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为了表明他宁死不屈的决心,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保留至今。 明德堂门口悬挂的楹联,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题写“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意思是说:评论古今离不开才情和学识修养,博览万物能通晓自然与社会规律。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5)

在学宫院内,有二块学宫碑,左边是“明代学宫碑”,系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教化天下,稳固政权,激励天下士子学人,遵循儒学,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命礼部撰文,规定全国学宫、府学、县学、书院学子们的学习内容及行为准则,史称“学宫条规”。右边是“清代学宫碑”,该碑文系清代顺治皇帝为规范全国学宫、府学、县学、书院学子们的学习,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命礼部立石于全国学宫。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6)

院内东西两厢前分别立有朱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砖碑。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7)

明德堂现辟为雅乐宫,演奏古代宫廷雅乐,再现中国古代令人惊叹的雅乐风情,舞台正上方“金声玉振”四字匾额,为清代乾隆皇帝颁赐的。语《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1986年明德堂维修时又修复了两旁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8)

尊经阁在明德堂后,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高三层,18.7米,重檐丁字脊歇山顶,底层五间,二层、三层均为三间。气象非凡,是当年存放儒家典籍、教谕讲课的讲堂,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尊经阁原为上下两层各五间,清嘉庆以后曾在此设尊经书院,楼上藏书,楼下讲学。今天的尊经阁是1987年修复。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39)

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敬一亭前有一块非常著名的碑, 三段碑,又名《天发神谶碑》,东吴天玺元年刻,该碑在东晋时已折为三段,故称《三段碑》,明嘉靖中迁至尊经阁下,为中国十大古碑之一。 天下文庙皆有敬一亭始于明嘉靖时,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0)

魁光阁,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之一,又名文星阁。魁星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 魁光阁建于清乾隆年间,抗战期间日军侵占南京时再次被毁,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复建。方圆数十里内外都可远望到这一秦淮名胜,成了夫子庙的标志。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1)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2)

“魁”字碑:一个魔鬼站在一只鳌身上,翘起一只脚,顶着一个斗字;一只手拿着一只笔。 奎星为28星宿之一,“奎主文章”,因此奎星就是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历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所以在衡文选拔人才的封建社会,奎星阁总是建在文庙之旁。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3)

江南贡院”位于学宫东侧,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4)

明远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道光年间重建。平面正方形,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登临四顾,整个贡院一目了然。 明远楼大门左右墙上书有“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5)

明远楼就是“江南贡院”考场的管理中心:白天舞旗帜、晚上亮号灯,如旗舰一般。明远楼楼上四面开窗,值勤的可以监视考场里面一举一动,如了望哨一样。老图片展现了它“巨无霸”考场规模。它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足足有3个北京故宫的大小!考生号舍20644间。这么大的考场,恐怕现在也找不到、造不起。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6)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乌衣巷位于南京秦淮河南岸,在著名的夫子庙景区,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老街巷。三国时期,东吴戎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就设在今乌衣巷所在地,东吴士兵身穿黑色军服,此地遂被后人称为乌衣巷。位于夫子庙西南数十米,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在乌衣巷东曾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7)

秦淮小吃

夫子庙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 “秦淮八绝”的八套小吃品种为:第一绝:永和园的 黄桥烧饼 和 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 牛肉锅贴 ,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 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 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8)

夫子庙灯会

南京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当时的盛况堪称全国之冠。明初以来,南京的元宵灯会活动就逐渐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之美誉,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20世纪以后,灯会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秦淮灯彩的扎裱技艺也不断提高,并推动了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踩高跷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南京夫子庙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秦淮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秦淮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49)

十里秦淮

这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十里秦淮,金粉楼台、波光粼粼、桨声灯影。千百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古城南京,“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其历史之悠久、商肆之繁盛、文化之荟萃,历千年而不衰。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50)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51)

被称为南京版“清明上河图”的《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代中期、十里秦淮两岸的繁华街景。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52)

古都大南京夫子庙(探寻南京老建筑)(53)

《南都繁会图》(明 仇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