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都比较谦虚温和(充实的人谦虚寡言)(1)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

这个故事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而看不到的这一方面常常是最为可贵的。正如老子《道德经》四十五章所言:“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意思是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大家都熟悉这样的一个成语,叫作: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说的是瓶中装满水晃不响,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喻为充实的人谦虚寡言,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而谦虚寡言恰恰是充实之人的功力所在、境界所在,但有时候不一定被常人一眼所看出。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具体的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并且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表现方式也要发生变化。而事物的变化与其具备的一定条件是相应的,积极的条件促使事物往更高的形式发展,消极的条件则使事物向低层次发展,有的直到死亡。就像充盈的东西为何好似空虚一样,源于它具有了充实的条件,并且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反而显出一种相反的状态。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离达到真正的变化还有一定距离。从一定意义上讲,浩然正气和知识修养充盈体内却虚怀若谷,这种功夫的作用才是无穷的,是通过长期修炼、内功升华的体现,也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

有个人追求、有真才实学、有自己风格,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件好事,但有些人自恃有点本事,不时表现出神气活现、锋芒毕露、桀骜不驯的样子,弄得自己常常处于一种不被大家所接受的尴尬境地,人为地给自己增设了一些障碍,还自诩为“思想者是孤独的”。殊不知,这种本事还远远没有达到“大盈”的程度,因而难以产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不少,就是毁在自己过度的自负之中。苏东坡晚年在给自己的儿子《洗儿》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毋庸讳言,老子在“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哲学蕴涵中所指的达到“好似是空虚一样的最充盈的东西”,首先是建立在“最充盈”的基础上的,惟有如此,“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任何故作谦卑或者装腔作势的“空虚”,都是徒劳的甚至适得其反。

应当说,“大盈若冲”的人生境界是众人所向往,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能够达到的,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磨练。知识可以传授,实践要靠自觉。实践中悟出的包含了历史的沉淀,其中既有感性也有理性,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历史转折点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领悟到的,关键是要有开阔的眼界胸襟和扎实的知识底蕴。


作者:顾伯冲

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