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奏,一般也称 “花指”、“历音 (列音)”,但这两称,却不完全可以作为刮奏的名,具体地说,刮奏,作为一种以一指迅速弹奏音阶的技巧,从时值分配的长短上可分为“花指”和 “历音”。

滚奏的技巧,刮奏的分类(1)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古筝家园 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1.花指。

指法符号:“*”。说到花指,总忍不住要在它的前面加上一个 “小”字,因其在乐曲中通常作为倚音或八分音符存在,时值短,经过音少 (一般控制在七八个音之内),多为下行音阶。

2.历音 (列音)。

指法符号中斜向上或向下。这是名副其实的 “大刮奏”了,历音无固定时值,常见有一拍,一小节,一句甚至是一个大段落,有连续的上行或下行音阶,也有上下行回环音阶,有用右手或左手单独演奏,也有用双手组合演奏,有在有效音区内演奏,也多见在无效音区内完成。总的来说,历音是人们普遍印象中的 “刮奏”,是一种可塑性极强、表现力极丰富。

另一方面,从刮奏的作用性上,我们又可将其细分为:连接性刮奏、装饰性刮奏和内容性刮奏。

1.连接性刮奏。

筝作为一弹拨乐器,出音具有明显的 “点状特征”,所以,在演奏中,我们常设法用摇指、点指、轮指等技法来弥补筝音色中缺少 “线状性”的弱点,而刮奏,则正是演奏 “线性音色”的最佳技巧。连接性刮奏多以花指的形式出现,短小,却是旋律中的 “豁合剂”和 “调和剂”,能很好地连接起筝的“点状音”,使旋律达到点、线的完美统一,使乐曲灵动流畅而富有生机。

2.装饰性利奏。

其并不必定为花指或历音,目的纯粹在于 “装饰”。刮奏因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音色音量可多变,因此是上佳的装饰加花品。在旋律的进行中添加刮奏,可使原本略显严肃工整甚至呆板的个性顿时活泼起来,显得流畅而有趣味。

3.内容性刮奏:又可细分为 “仿声性刮奏”、“描绘性刮奏”两大类。

(1).仿声性利奏。 以模仿并再现自然界事态万物的声响为目的,利用筝在某些音区的特性,形象地模仿具体的声音。如 《战台风》中大段无效音区的扫刮,能真实地再现台风来袭时呼啸的嘶吼声。

(2).描绘性刹奏。 这多是刮奏的独奏段落,利用音区、音色、音量上的繁复变化,形象地描绘和渲染大面积的图景,突出立体感,一如绘画中的 “写意”手法,旨在引起听者的想象和共鸣,营造气氛,宣泄情绪,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高山流水》中后半流水篇,在按滑的同时,大量而连续地使用上下行刮奏手法来表现流水的细流绵绵、滔滔不绝、奔腾澎湃、滚滚而来的形态,形象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耳闻其声之感。又如 《东海渔歌》中开头一段长达56小节的刮奏段落,仅靠四个有效音区,二十一根琴弦,和五声音阶走向,形象地展现了碧海空阔、浩渺无垠的旷达以及波涛翻滚、层出不穷的奇妙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