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陌生人之间相亲,最终因为请客还是AA闹翻。

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借钱而关系破裂。

借钱给朋友之后,超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还没有还钱的意思,债主反而还得斟字酌句,生怕哪句话惹怒了对方。而借钱的朋友也变得很敏感,仿佛找他还钱伤害了他的自尊一样。

在这种心理氛围下,两人之间很可能心生芥蒂,从此不再来往。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

社会规范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韦特海默指出,人际关系的发展一旦涉及到金钱,双方关系将由从情感规范主导向社会规范主导转变。

在没提钱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是不求回报的,而提到钱之后,帮助就变味儿了。

两人的关系转为利益第一、交情第二,这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感情,界限分明,眼里只有钱。

在大部分情况下,社会规范的力量都远强于市场规范,情感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

而金钱是冰冷的、无情的、利益的,为了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往往排在第二位。

然而,当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发生冲突的时候,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社会规范有时会败下阵来,市场规范由此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伤害人们之间的感情。

认知失调

请你想象一个场景:微信上一个久不联系的好友突然找你,希望你帮他翻译一篇小文章。

虽然很久没联系,但你念在旧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当你把翻译好的文章发给他之后,他却给你发来一个红包,你打开一看,竟然只有0.1元。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

你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你是看在双方关系的面子上帮他这个忙,可他却用钱来衡量我的劳动,用钱来衡量也就算了,竟然发一分钱?开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

再比如,律师不会为了几十块钱去帮助经济条件不好的人,为他们做辩护,但会在毫无报酬的情况下为那些身无分文的人奔走出力。

你久不回家,父母做了一顿好吃的招待你,如果你说一句谢谢,父母会笑逐颜开,但如果你觉得父母很辛苦,在这种时候给他们几百块钱,相信他们一定会火冒三丈。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之间是一致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理紧张。

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

例如,朋友念旧情所以帮你的忙,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致的,他的行为有理由且符合他的认知,但如果你给了他一分钱,你就改变了他行为的理由,客观上形成了:为了一分钱才帮你的忙。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这样的态度——行为模式显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造成了心理失衡。

而为了恢复心理平衡,他不得不建立新的认知关系,即:你用一分钱为我的劳动买单,你很荒唐,所以才会做出这种事。

因此,当人们的认知成分之间出现矛盾时,人们通常会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或者是建立一个新的认知关系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而谈钱色变、见钱死就是生活中典型的认知失调案例。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