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1)

前天,写了一篇《如果不是孙杨被禁赛8年,我都不知道姚明情商这么高》。

后来回想了一下,觉得孙杨之所以有如此的遭遇,的确是跟他的性格有关,然而,性格的养成也必然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恰好在禁赛事件之后,孙杨他妈,也就是杨明女士,发了一条很长篇幅的朋友圈,声称——

中心某领导指派律师能力不强、资历不够。

自己没能坚持,轻信他人。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2)

随后,这条朋友圈被美国游泳世界杂志官网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3)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所有帮助过孙杨的人,在这一刻都被杨明出卖了。

是组织和领导出卖了孙杨,让他职业生涯有了污点;

是组织和领导给孙杨找了个猪一样的律师,导致了禁赛。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国内再也没人敢帮孙杨了,TMD,比定时炸弹还可怕!

如果你以为帮孙杨把事情摆平了这事就算完了?不!你不知道多少年后会被孙杨他妈给掀出来;

如果你没有帮孙杨把事情摆平?那你就是猪,这点事都办不好。

就是孙杨他妈的这一举动,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一个词:巨婴。

所谓“巨婴”,即生理发展水平完全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尚未成熟的成年人。

在婴儿时期,孩子是无法区分主体和客体的。

他们盲目认为别人的就是自己的,你的就是我的,我想要,就能要到。我饿了,妈妈就需要给我准备吃的。

然而,成长这件事不是每天吃饭就能达成。当孩子的心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合理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他人不会帮他纠正行为上的错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逐渐与父母分离,并学习到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和相处方式。

那时候,孩子就会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像自己母亲那样无偿奉献。

正是这种引导缺失,给孩子造成的后果可能会伴随一生。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4)

俗话说,慈母多败儿。

下面,我们来剖析一下“巨婴”是如何养成的,希望各位家长可以谨慎育儿。

01 过度保护

杨明是谁?原浙江女排的主力,现杭州师范大学的体育系教授,也是孙杨的经纪人。

不少体育圈内的记者反应,孙母在对待孙杨的报道上锱铢必较,一旦有媒体爆出一些关于孩子的负面消息,便会找到记者上级要求严厉处罚。

她的口头禅是:“我们孙杨是要取得成绩的运动员,你们不要搞臭他……”

在任何事情上,杨明的思维是——

①无条件捍卫;

②遇到问题,责任都是别人的;

③只要有人质疑就是“想要搞臭他”。

大家想想,再聪慧的孩子也禁不住如此密不透风的屏障。

如此的过度保护,对于自我中心、推卸责任等巨婴心理的形成,家长是难辞其咎的。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这样一句话:“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意思是:种树的时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然而,种完之后,放置在那里就像是舍弃了一般,这样怎么能养好树呢!

这跟养育孩子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父母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不受任何伤害的温室,那么在脱离温室之后,那些伤害只会加倍奉还。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5)

02 过度控制

其实,父母的控制欲太强也会造成“巨婴”的现象。

据媒体报道,由于担心儿子的状态,孙杨每场比赛,杨明都必定随队一同前往,如果条件允许,她还会和儿子住在一间房间。

在妈妈形影不离的控制下,孙杨养成了不良习惯,接受采访时,还自曝曾和运动队闹脾气。

孙杨毫不掩饰称自己曾和运动队闹脾气,如果妈妈不跟着自己训练比赛,就不游泳了。

上面这个场景,像不像三岁孩子刚上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

这在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十分常见,毕竟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孩子通常被认为是父母的所有物。

当孩子对父母有不同意见时,常常会以一句:“我这是为了你好!”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向行事。

更有甚者,会细数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的付出,试图利用孩子的愧疚感来让孩子听话。

殊不知,这些都是用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控制欲强,不肯放手的体现。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你带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但这不代表你有权利去支配他的一生。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6)

03 过度满足

“巨婴”的背后,往往藏着一对无私奉献的父母。

孙杨妈妈365天为儿子煲汤的事情早就被外界熟知。这汤不管严寒酷暑,身处何处,从不间断。

更夸张的是,孙母会针对孩子最近的身体状况和天气情况调整每天的汤料,即使是孙爸爸出车祸住院时期,她依然每天开车三四个小时,为的就是这一碗汤必须送到孩子手里,看着他喝下......

溺爱桥段在许多家庭都上演过,只不过,孙杨已经成年,这是加强版的溺爱。

把已成年的孩子当做婴儿一般,不给他打理自己生活的机会,也不相信他能够照顾好自己,一味地满足他本能的需求,只能换来牢固又脆弱的内心。

那么,巨婴们就会养成了“三不”:

不能接受质疑,一旦遇到就会强烈抵触;

不能接受不符合自己预期的结果,一旦遇到就会陷入忧郁;

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就会内心破碎。

本质上讲,这正是家长的一种爱无能——除此之外不知再如何爱孩子,只能不断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其他更高层次的教导。

司马光在《家苑》中这样写道:“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意思是:做母亲的,我们不担心不慈爱,担心的是懂得慈爱却不懂得教育。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过一个很有名的概念,叫“自我同一性”。

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如何,主要看个体是否经过探索,以及投入了多少。

有些“巨婴”的生活可能非常散漫,这是由于他们既没有探索过自己要什么,也根本没有投入,只是得过且过。

而另一部分“巨婴”看起来过着非常体面的生活,甚至取得了工作上的成就,但是这样就“完整”了吗?

不是的。

体面的生活只是表面,而在内心深处,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生活从小被父母安排着,根本没有探究自我的机会,只是被推着、推着,便走到了这一步。

事实上,无论是师姐罗雪娟还是曾经的恩师丹尼斯,他们在谈论到孙杨的问题时,都认为与现在的成就相比,孙杨还是个稚嫩的孩子。

看着孙杨长大的罗雪娟,明白师弟目前的处境:“家人、教练、朋友都特别保护他,这是他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原因。”在罗雪娟看来,之前的种种风波,是因为孙杨没有找准定位:“是做一个英雄,还是一个邻家男孩,可能孙杨还没想好该展示怎样的自己。”

孙杨的外籍教练丹尼斯也说过:“他还应明白自己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希望他能多了解自己的个性,并且更懂得控制自己。”

爱而不溺,给孩子自由呼吸和探索的空间,才能让他在功成名就之时也不致失去自我;才能让他在即使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自己。

孙杨教小朋友夺冠(巨婴孙杨养成记)(7)

04 结束语

体育圈的精英如此,普通家的孩子又何尝不是。独生子女家庭里,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类似场景比比皆是。

外表上难以辨别,因为所有人都随着年龄增长肌体变老,接触后才会发现:一些人的同理心、规则认知、自我认知和与最亲近的人的互动方式,永远停留在三岁。

每个人的幸福与不幸,都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我们无权评说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但要警醒各位:作为公众人物,孙杨遭遇的这些舆论漩涡,与他身上投射出来的家庭教育,不可能没有关系。

正如知名体育评论员张路平的评价:

挑战交通规则,他赢了;

挑战师徒规则,他赢了;

挑战赞助规则,他又赢了。

今天他输了,因为世界不会惯着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萧何一个人操办的。

这就如同孙杨:成也杨明,败也杨明。

没有杨明也不会有孙杨这个天才儿子,但是没有杨明也没有今天“巨婴”孙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