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理解,进食少,产生的粪便也就相应少,而正常情况下排便感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大便的体积而产生,当然,假如你吃了一下容易刺激肠道的食物,比如辛辣、酒精、变质的食物等,即使量少,也足以让你产生便意,甚至腹泻。
儿童挑食进食量少、老人消化功能减弱进食量少、年轻女性为追求苗条身材进食量少等,这类进食量少的是便秘的高发人群。
食物结构不合理食物摄入是提倡多样的,但健康饮食结构应该是以谷类、蔬果占主要,然后才是肉类脂类食物,但现在的饮食结构往往相反。
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可能是零食多一点,主食少一点,甚至只吃一些垃圾食品。
推荐各类食物摄入比例
进食不规律时而暴饮暴食,时而忍饥挨饿,这一次吃完,完全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间,这是当今社会普遍的饮食现象。
并且在这物质丰富的时代,谁还没有一点小零食,可能吃了块小蛋糕,估计主餐就不想吃了。
活动量不够
肠道蠕动慢,粪便就容易滞留在肠道内,过久地滞留在肠道的粪便,其中的水分会被肠道重吸收得更多,大便就容易干结,自然就容易便秘。
活动主要能促进肠道蠕动,所以胃肠科的大夫都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因为这样有助于恢复胃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这也是医生判断能不能给患者进食的依据,当然,无法下床活动的,也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温毛巾热敷腹部等来促进肠道蠕动。
排便习惯不规律
健康规律的排便习惯应该是1天1到2次,两次排便间隔最好不要超过3天,假如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时间间隔是最好的,比如有些人习惯在晨起排便,保持1天1次,这类人较无规律排便习惯人的患便秘的几率要小得多。
有人会问:“都根本没有大便啊!怎么做到1天1次?”
正常情况下,食物在口腔仅停留15~20秒,经咽部和食管咽下去需要1~15秒,在胃内停留4~6小时,进入小肠消化吸收营养物质需要3~8小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停留12~24小时(或者更长时间),这跟个人的排便习惯有关系。
所以正常人三餐过后,已经是10几个小时了,大肠是存有大便的,只是因为各种原因及习惯的问题导致你没有便意而已,在生活上的场景往往就是,儿童玩着玩着就忘记排便了,大人忙着忙着也忽略了这一人生大事了。
因此,10几个小时后下意识地去排便,儿童尽量让其1天排便1次,大概持续21天就可以养成规律的大便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