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魏蜀吴成为汉末最后的割据势力,尤其是蜀汉,地盘非常小,占据一个益州和汉中,蜀汉的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是吴国的二分之一,总之,用诸葛亮的话说“益州疲弊”,而诸葛亮又常年北伐曹操,常备部队有十万余人,那么拿什么支持巨额军费呢?

正史上诸葛亮真的带兵北伐了吗(诸葛亮常年北伐)(1)

说到蜀汉的军费,其主要来源就是贸易和剥削。此话怎么说呢?我们先来说说贸易吧!

蜀汉时,在益州的南筰桥附近有过锦宫,号称“锦里”。根据《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宫也,其处号锦里。而这蜀锦贸易在三国则是曹魏“市于蜀”,东吴也“资西蜀”,诸葛亮更是号称蜀锦是“民贫国虚”时的“决敌之资”。《太平御览引诸葛亮集》: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蜀汉的蜀锦贸易已经跟曹魏和东吴有着长期合作的关系,基本上成为蜀汉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自然也成为巨额的军费。

当然仅仅依靠贸易是不足以承担诸葛亮巨额军费的,其军费还有更主要的来源,那就是南中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特意提到一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就说明诸葛亮的打仗,是有足够多的军费的。而这军费就来自于对南中地区的剥削。

正史上诸葛亮真的带兵北伐了吗(诸葛亮常年北伐)(2)

由于蜀汉的主要军费来自南中地区的剥削掠夺,所以导致南中地区经常会发生小规模的叛乱,233年南中的刘胄叛乱,被马忠讨平。霍弋担任永昌太守时,屡次平定当地的叛乱。尤其是在蜀汉灭亡前想逃亡南中时,谯周劝谏一语道破蜀汉南中政策的本质,那就是“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出自《三国志·谯周传》:“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偪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一也。”

正史上诸葛亮真的带兵北伐了吗(诸葛亮常年北伐)(3)

毫无疑问,结合诸多史料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北伐的“军资所出”除了依靠蜀锦贸易外,大头则是来源于反复掠夺南中的财富,主要是当地的“豪帅”阶级的财富。换句话说,诸葛亮的巨额军费都是南中地区的地主阶级代表在贡献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