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少年”的故事通常轻盈又开阔,《北爱》里的宋歌清爽,《唐探》里秦风青涩。即使苦大仇深如欧豪的《少年》陈柏霖的《蓝色大门》,题材是沉重的,人物是压抑的,底色却依然透着一种少年人特有的不自知的张扬。这大概就是独属于少年时代的美好。
为了突出少年人的轻盈,很多作品里,父母,师长,以及生活中看到的更宏大的主题,都自动退化为大背景。像前段时间周冬雨的电影《阳台上》,拆迁,父子,农工,这些人仍然是少年张英雄个人成长的底色。
但今天提到这部电影,刘亚仁2011年旧作,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的《格斗少年,菀得》(也叫《少年菀得》)同样是讲述少年人成长的故事,相比聚焦于少年人彼此之间的纠葛,《少年菀得》却是把少年人的烦恼,真实的放在了师长和生活环境的区域内。
冒险在于,很容易陷入家庭伦理的纠缠和沉重。但是却可以更加完整的凸显少年菀得的成长和烦恼。
完美可怜虫。
菀得是一名出生贫民区的高二学生。郁郁寡欢,没有朋友。爸爸先天残疾,做小丑跳舞为生,经常被人取笑,欺负。菀得看在眼里,既心疼父亲,又有一点感到可耻。
菀得的生活中,母亲的角色是缺失的。既没有恨也没有爱,甚至没有记忆,但没有不代表不渴望不怨恨。事实上,这一点在菀得看来是羞于启齿的,因而变成菀得身上的烙印和性格组成的深层元素。
在学校里,菀得是孤立的,连同桌都没有。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吊车尾,课后也总是一个人,没有朋友,偶有朋友邀约也多是冷漠以待。
最糟糕的是,他还遇上了自己的死敌,班主任东洙。东洙既是他的班主任又是他的邻居。在家里东洙会抢走他的速食饭,大半夜会闯到家里来和父亲、舅舅一起喝酒。在学校更是处处针对他,随时准备让他出丑。菀得不想领贫困补助,因为不想别人发现家庭残缺,东洙却自作主张去领。
旁人看来,东洙说脏话,不讲究,独居,是一个有正当职业的混子,问题少年菀得像是东洙的一个乐子。用菀得自己的话来说,为什么不放过我,因为看到我会觉得,“怎么会有我这样的完美可怜虫呢”
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不善言辞,生活压抑苦闷的菀得,并不是一个温顺的小绵羊。相反,面对家人受欺负的时候,菀得会瞬间暴起露出獠牙。不被生活宠爱的菀得,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
父亲在台上表演,有人讥讽有人捣乱,父亲忍气吞声,菀得却难以忍受。邻居间发生矛盾,大人们之间互相谩骂,菀得先是在一旁默默无语,听到有人说父亲的不是,就像是被踩到尾巴,立马炸毛。
在学校,沉默寡言,被班主任东洙针对,每天在心里诅咒东洙八百遍。学校里所有同学都知道,菀得很能打,所到之处,同学们自动推开八丈远。
最大的愿望。
菀得一无所有,包括梦想。但菀得有一个愿望,东洙对自己不但事事干涉,甚至还搬到自家隔壁的屋塔房,不分白天黑夜烦他。他急切得渴望东洙消失。
说到这个就产生一个问题,菀得为什么从来没有对东洙动手。单是老师的威严,东洙的强悍,真的能让是问题少年菀得手下留情吗?
越到后面就越明白,菀得对东洙虽然极其厌烦,但也尊重。因为东洙虽然粗鲁但是良善,虽然处处挑战菀得的底线,却是真的关心他。还有一点,东洙老师虽然讨厌,却是少有的真正尊重父亲,把父亲当朋友的人。
但是,菀得还是讨厌他啊,所以,他的愿望就是,希望东洙消失。为此天天祈祷。
格斗少年
偶然的机会,菀得接触到了格斗。格斗是菀得感兴趣的,练习格斗的第一课。菀得学到的是,打架跟格斗不一样。事实上,菀得跟东洙的较量也像一场格斗。对东洙的厌烦和怨恨也不同。
东洙的自作主张,让菀得见到了来自异国,跟父亲结婚生下他后又弃他而去的母亲。菀得偷偷去母亲工作的地方看她,两人见面后菀得真不知道怎么跟母亲相处。但是看到母亲送来的吃食,却会感动,幸福的吃掉。
格斗让菀得快乐了一些,跟班花的结缘让菀得的生活变得防丰富。就在这个时候,菀得曾经祈祷的愿望“让东洙消失”真的发生了。但是,他也发现,东洙的消失,是因为他好心帮助外籍劳工。东洙老师一直都那么混蛋又善良。
重复练习,比赛,格斗让菀得一天天认识自己,找到自信和快乐。于此同时,在跟父母辈的接触,跟东洙的交流中,菀得对生活也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
整部电影以写实但幽默的方式,勾画出贫困的格斗少年菀得,在面对生活和情感困境时的现状。这种游离在城市里的市井生活,压抑混沌中透着温馨感人。
大团圆式的结局也许看来有些梦幻,但我宁愿相信那是真实生活里某个圆满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