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剧场排练厅内,穿大褂的商人、戴小帽的伙计、拉人力车的车夫……一声声清脆的京片子、悠长的吆喝声一下子把人拉回民国时期的老北京。这是北京人艺话剧《莲花》的排练现场。这部首演于2008年的京味儿话剧在十多年里常演不衰,这次将于11月12日再登首都剧场,开启新一轮演出。此轮演出既有包括主演陈小艺在内的原班人马,也有年轻演员的初次加盟,不变的是剧中探讨的永恒人性。

卧倒的长方形素描(倒叙结构引人入胜)(1)

话剧《莲花》排练照。

“是人异化了欲望,还是欲望击垮了人?”《莲花》以民国为背景,由一个古董水仙盆开始,讲述了一对贫贱的夫妻从可以共苦,到不能同甘的悲剧,让人思考如何面对波涛汹涌的欲望。该剧编剧邹静之是熟谙古玩行当的著名作家。他七易其稿后创作出这部话剧,早在首演时该剧便凭借新颖的结构、深刻的意蕴大受好评。此次排演,因为导演任鸣离世,饰演主角“莲花”的陈小艺作为剧中“元老”,与北京人艺的导演唐烨一起承担恢复排练工作。“我会跟饰演‘天和’的对手演员刘辉一起探讨,细致到一句词的逻辑重音。我也会跟青年演员说,什么是演人物,舞台上说的那两句词都不是那么容易的。”陈小艺说,重新排练不是模仿从前,每个演员都要跟随角色重新出发。

卧倒的长方形素描(倒叙结构引人入胜)(2)

话剧《莲花》排练照。

“《莲花》大概是我演的最长的一部戏了。”陈小艺表示,每一次排演,都会给人物新添一些理解。女主角名叫“莲花”,讽刺的是她并不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为了改善窘困的生活,她处心积虑地去哄抬一件古董的价格,最后事情却如脱缰的野马不再受她控制,就像贪恋和欲望本身,一旦泛滥就覆水难收了。“这部戏为什么能演这么多年?就因为它写出了真实的人性,而人性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陈小艺说。

卧倒的长方形素描(倒叙结构引人入胜)(3)

话剧《莲花》排练照。

在排练厅现场,记者看到了正在排演的该剧第一幕。这一幕其实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几声凄绝的枪声响起,莲花和丈夫天和一同死去,而那个众人抢夺的古董水仙盆也化成一堆碎片……这一结构也是该剧最吸引人的地方——由倒叙的手法在故事开始就掀起高潮,将观众的情绪和好奇心带动到顶点,之后再将故事往回拨,悲喜之间的对比也就更加强烈。全剧的最后一幕则是故事开头,天和对莲花深情告白:“在这世上,只有你是我的命哪。”当悲剧的结尾无可避免,两人最初的美好情感就更让观众叹惋,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是那个即将化为碎片的古董,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卧倒的长方形素描(倒叙结构引人入胜)(4)

话剧《莲花》排练照。

这样别出心裁的演出结构,观众看着过瘾,对演员却是种挑战。陈小艺说,这需要演员把所有的过程都积压在心里,倒着往后演。最后既要恢复到最初的平静,又要带给观众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冲击感。“这可能也是观众喜欢我们这个戏的原因之一,这种形式非常独特,值得一直演下去。”

卧倒的长方形素描(倒叙结构引人入胜)(5)

话剧《莲花》排练照。

老演员们在舞台上继续提升,新演员们也开始了新的课题。为体现剧中人力车夫拉着客人穿梭于街市的场景,每天中午的休息空档,《莲花》剧组的年轻演员都在北京人艺的院子里练习拉人力车。“拉车是一项技术,新进组的年轻演员得练,怎么倒车、怎么转弯,不仅拉空车,我们还得坐上去,让他们拉着‘乘客’跑。”唐烨介绍说。为了“台上几分钟”,哪怕只是剧中的群戏场面,演员们台下也要不断地练习,这是北京人艺的创作传统,也是能让这部戏在舞台上呈现出真实时代风貌的根源。

据悉,该剧将演出至11月26日。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 彭丹

图片:李春光/摄

编辑:江胜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