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1)

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

1、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 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生物入侵的危害: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invasive species)。“入侵种”不同于“外来物种”,它特指的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如前面提到的“凤眼莲”“松材线虫”“大米草”等,其范畴小于“外来物种”;而“外来物种入侵”也不同于“外来物种引进”,它特指的是入侵种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生地传播到入侵地,并损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及生存灾难的过程。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2)

生物入侵的危害

1、经济损失。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生物入侵者制造的麻烦。中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全国共有283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经济和环境造成的损失约1200亿元,而现在损失已经高达2000亿元。据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报告,外来物种入侵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令人担忧的是,在这些外来入侵物种中,46.3%已经入侵自然保护区。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安全管理处王捷处长日前说。环保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现象日益增多,由此造成的生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2、物种灭绝。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生物的多样性是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信息和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一起集合形成的不同等级的复杂系统。虽然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但任何一个国家莫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力维护该国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入侵却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头号敌人,入侵种被引入异地后,由于其新生环境缺乏能制约其繁殖的自然天敌及其他制约因素,其后果便是迅速蔓延,大量扩张,形成优势种群,并与当地物种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直接导致当地物种的退化,甚至被灭绝。

3、破坏生态。外来物种入侵,会对植物土壤的水分及其他营养成份,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如引自澳大利亚而入侵中国海南岛和 雷州半岛许多林场的外来物种薇甘菊,由于这种植物能大量吸收土壤水分从而造成土壤极其干燥,对水土保持十分不利。此外,薇甘菊还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曾一度严重影响整个林场的生产与发展。

4、威胁健康。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中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它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3)

关于生物入侵者的资料

1、外来物种包括:入侵微生物:主要是指对农作物、林木及经济鱼虾类带来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未包括人类和家畜疾病。

2、入侵植物:主要是指在农业、林业、湿地、草原、淡水、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带来危害与威胁的有害植物,如草本、藤本、灌木、藻类等植物及部分有明显危害性的乔木。

3、入侵动物:主要是指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有害昆虫、螨、鱼、两栖爬行类等。

4、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假高梁、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4)

生物入侵和物种入侵的区别

1、生态入侵与生物入侵不一样,生物与生态就不一样。

2、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3、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alien species) 。

4、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5、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一般而言,一国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以便丰富国人餐桌或用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等,不归类为生物入侵。不是本国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才能称为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5)

为什么胡萝卜番茄和洋葱不是生物入侵者

1、胡萝卜、番茄、洋葱等虽然是外来物种,并在某个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中依赖于人类的种植活动而占据了优势,但它们大多已成为人们重要的食物,并且仅限于栽培而处在人类的绝对控制之下,没有逸为野生而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这些植物都不是生物入侵者。

2、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

3、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6)

为什么说生物入侵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生物战争的主角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就能被人碾死于脚下的虫子,也或许是渺小到肉眼无法看见的细菌。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生存斗争后,获得了各自的生活区域。虽然有些比较强势,有些属于“弱势群体”,但由于天敌和食物资源等生态因素的制约,每个物种的“势力范围”都不能无限制地扩大。每个物种生活的区域趋于稳定,每个区域内的物种也趋于稳定。加上地球表面存在山脉、河流、海洋、沙漠以及各种自然因素,这些都成为了天然的隔离屏障,使得生活在一定区域的生物不能轻而易举地“移民”到别的区域,至少很难作远距离的迁徙,这样就保证了生态的稳定性得以延续下去。

2、可是,如果某些物种因为偶然的原因作为“移民”来到异地的自然环境中,便有可能与当地物种展开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的“战争”。一些适应环境能力、繁殖能力和传播能力都很强的外来物种很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变客为主,并继续扩张,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状况,使当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有时还会给当地生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这些外来物种就是生物入侵者,这种现象就称为外来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7)

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

1、外来物种是在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生境中建立的种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生物入侵。

2、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几个方面危害:一个是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了成本;二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三是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

3、据统计,我国至少发现188种入侵植物、81种入侵动物、19种入侵微生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发现了50种,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等造成严重危害。仅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例,“十一五”期间年均发生面积1.7亿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1100亿人民币,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造成的林业年均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生物入侵的危害(什么是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危害)(8)

外来物种入侵有哪些危害

1、中国幅员辽阔,跨越近50个纬度、5个气候带,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物种都可以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2、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已发现50种。截至2014年底,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有72科285属515种,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都有分布。中国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是外来植物入侵的“重灾区”。据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3、外来入侵物种往往可以带来各方面的危害,而且这些危害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包括对水域的影响:堵塞航道、堵塞水渠、影响排灌、影响海水交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诱发花粉病、麻痹中枢神经。对农业、水产养殖等的影响:危害农田、危害畜牧、危害渔业、破坏近海栖息地、威胁本地鱼类、危害水产品养殖、影响滩涂环境、威胁蚕业。对本土植物的影响:破坏景观、排挤本地动植物、扰乱生态平衡、病菌宿主、导致无序杂交、影响天然林恢复、群落物种单一化、化感物抑制物、释放有毒有害物、啃食植物、感染植物、窒息植物、排挤植物、蛀空树干、害虫寄主、诱发赤潮等。事实上,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远不止这些。

4、外来入侵物种的这些危害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造成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对农业、林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比如稻水象甲、豚草、毒麦、假高粱等入侵到农田,造成农作物的减产、产品质量降低;比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入侵到森林,造成林业损害。另外还有间接经济损失,如用于防除外来入侵物种的经济支出等。另外,会摧毁当地生态系统等,比如薇甘菊入侵到广东伶仃岛,致使岛上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外来入侵还会减少物种多样性,比如水葫芦入侵滇池导致滇池鱼类种类下降,紫茎泽兰在中国南方排挤当地物种;影响遗传多样性,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土物种的遗传交流可能会对当地物种造成遗传侵蚀;危害人类健康,比如杀人蜂、红火蚁、豚草、三裂叶豚草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生命;破坏景观完整性,如互花米草、水葫芦、水花生等入侵到水生生态系统,破坏景观完整性等等。

5、外来入侵物种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3类:第一是有意引种后失控。主要指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环境改善、观赏、科研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失控或逃逸后导泛滥成灾。如我国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第二是无意带入。主要包括随交通工具带入(如豚草),随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带入(如假高粱随进口粮食夹带传入),随动植物引种带入(如毒麦随进口种子传入中国),国际游客及其行李带入(如北美车前),国际航运的压舱水携带(主要包括一些微生物、浮游生物及其卵、幼体或孢子等)。第三种则是自然传播。包括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媒介进行的自然扩散。上述只是大致分类,在现实中,物种的入侵途径要复杂得多。

6、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分为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预防需要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预警机制,评估体系,加强对有意引种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其次要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拦截通过主要通道无意进入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

7、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方法可分为四类:一是物理防控。包括人力灭除、机械清除等;二是化学防控。利用化学制剂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此法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但容易波及到环境、本地物种以及人畜健康等;三是生物防控。包括生物替代和生物防治,生物替代是选用当地物种通过替代方法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通过在原产地引进天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四是综合防控。将上述3种方法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单个技术的不足,综合治理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