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小启:《船波文艺》即创刊专栏《家春秋》(即专门发布以家庭生话为题材的散文随笔和诗歌作品)欢迎海内外华文作家来稿。稿寄qq邮箱:1468768102即可。经微刊《船波文艺》选发后,其中部分阅读量高的原创作品,将由《今日头条》(中国作家徐建成)再转发传播。

尖尖脚婆婆(奶奶)

作者/陈吉林(四川绵阳)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1)

听爷爷说,婆婆是童养媳出身,10多岁都跟了我爷爷。

婆婆的个子不高,但长相清秀,特别是一双小巧的“三寸金莲”,让十里八乡的人都夸赞。我懂事后曾问过爷爷,为什么婆婆的脚那么小,爷爷说,你婆婆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要缠脚,也叫裹脚。那样小的小脚女人才有男人要,不然很难嫁出去。我说,那么小的脚脚干什么都不方便。他说,那是风俗。再问,他就不知道了。

后来我得知。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我敢肯定,婆婆的那双尖尖脚,并不是她本人所愿,是世俗,是时代所赐。也不是为了纪念什么月娘,因为她没有文化,她根本不知道月娘是谁。只是顺应当时社会习俗,把缠脚当成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的风气,遵从父母的旨意而已。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2)

解放前,婆婆的那双尖尖脚,让许多男人喜欢、称赞,但在解放后妇女翻身得了解放,就不见得了。因为比她年轻的一些妇女,人家一双大脚片单挑趴地、上山砍柴、下田插秧,趟水洗衣,什么都能干,她只有干着急。可从我懂事起,就知道婆婆是个不服输的人,干不了这样就干那样。干不了水田的活就干旱地的活。点种、施肥、扯(除)草、搬玉米、割麦子,等等。婆婆都是一把好手,毫不逊色男人。

说起婆婆的手,用锉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那个年代的农村不像现在,许多家庭都用上了沼气或天然气。那时的农村煮饭都是用柴火。大炼钢铁时,山上的树子几乎砍光,后来栽种的树子还很幼小,没有成材,不可能砍树丫做煮饭的燃料。用草烧火煮饭是当时农村一日三餐的主要路径。草虽说热量大,但燃烧快,所以那些年除缺粮外,缺柴禾也是农村的普遍问题。婆婆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外,拾柴火也是她的份内事。人家用镰刀割草,她不,她用手扯,将草连根拔掉。她说:连根的草比没有根的草耐烧。拔掉田地周围的草对庄稼生长有利。再加上婆婆还做其他农活,手上的老伤口没好,新伤口又有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双手很是粗糙,满手掌长了厚厚的茧巴,自然就成了锉刀。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3)

婆婆十分勤劳。那时,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低下,农村更是如此。婆婆每年都要养几只鸡,平时就用鸡蛋换油盐酱醋。为了一年到头有点收入,过年有点钱用,给大人孩子做一套新衣服,她还养猪。养猪可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那时没有现在这些配方的猪食料。猪食主要是洗碗洗锅水、野草、红苕藤和谷康等。野草要到地里田间拔,红苕藤子要剁,谷康要打米时才有。一条几斤、10多斤的猪仔,喂成出栏的肥猪要一年多两年时间。如果得了猪瘟,一年半载的功夫全白费。婆婆只有伤心流泪。即使卖了年猪,婆婆也舍不得给自己添置件新衣,总说自己有。我知道,她说有,其实都是补了又补的衣服。婆婆十分节俭。平时的剩菜剩饭,哪怕馊了也舍不得丢。爷爷说,馊了给猪吃。婆婆说,人都吃不饱,给猪吃那么好干啥!婆婆就自己吃。直到上世纪90年代生活有所改善,她还是那样的节约,总是克扣自己,怎么劝都没有用。

婆婆生性胆小、软弱,却又十分善良。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婆婆已经有50多岁。那时,婆婆出工的时间比过去少了,主要是做家务,洗衣、做饭、喂猪、打扫卫生等杂七杂八的事情。总之,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有时候爷爷嫌她这没有做好、那没有做好。她的口头禅就是:成天忙这忙那,还不见成绩。你嫌我做得不好,你在家做家务,我做外面的活。爷爷脾气坏,火爆脾气上来,给婆婆一顿乱吼乱骂。婆婆悄咪咪的再不敢吱声。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4)

有时候,爷爷要抽水烟,本来自己可以去拿烟壶,他却坐在那里不动:“老婆婆,把水烟壶给我拿来。”婆婆正在忙,不答话。爷爷又叫:“老婆子,喊你把水烟壶给我拿来,听到没有?”“人家正忙着,你自己拿不得啊!”婆婆小声嘀咕道。“你嘟哝啥子,你是不是欠骂?”爷爷提高嗓门吼道。婆婆再不敢吱声,赶快放下手中的活,给爷爷把水烟壶递到手上。有时就候爷爷与婆婆吵了架,婆婆不管是否有理,总以失败告终。爷爷还会耍脾气。到了晚上不辞而别,东躲西藏的。婆婆担心爷爷有个三长两短,害得婆婆和我到处找。次数多了,我就烦。后来爷爷故伎重演,婆婆叫我一起找。“爷爷不会爪子的,我不去。”我说:婆婆喊不动我,就自己打着火把,手杵一根树棍,踮起一双小脚,喊着爷爷的名字,房前屋后、先人的坟堆,到处找,直到把爷爷找回来。

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离婚。爸爸在城里另成了家。我虽然判给了爸爸抚养,但还是与爷爷婆婆和妈妈一起生活。几年后,妈妈另外组成了家庭。对家庭的变故,我似乎明白又似乎不太明白。爸爸虽然对爷爷婆婆有所惦记,对我有所关心,但他的经济和精力毕竟有限。我的教育主要靠爷爷。由于处于叛逆期,加之生活的艰辛。我动不动就向婆婆爷爷发火。特别是婆婆就成了我的“出气筒”。婆婆吵不过我、又不敢打我,很多时候被我气得或委屈得泪流满面,还无怨无悔的为我做饭,为我洗衣。

不到18岁,我参军到了部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部队的教育。自己逐渐懂得了许多道理,回想起少年时期对婆婆有时蛮横的态度,心中不免激起阵阵不安的涟漪。她那么辛苦,年长我那么多,有理无理都给她使性子、发脾气。我知道家里困难,就把自己不多的津贴寄回家。接到我给他们的汇款后,婆婆爷爷哪怕吃差些、穿旧些,说要把钱给我攒下取媳妇。我提干后,第五年也是入伍后第一次休假探亲,我给婆婆爷爷买了礼物。当他们见到相隔五年的我时,两位老人把我看了又看,两眼噙满泪花。婆婆说:孙子长高了,长胖了。问这问那,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赶忙去给我做好吃的。

后来我成了家,特别是自己当了父亲,才知晓抚养后代的不易。每每想起过去对婆婆的不恭敬,感到深深地内疚。逢年过节和婆婆的生日除在部队写信问候外,还叮嘱妻子买上吃的用的,和孩子一起回乡下探望婆婆。每年我休假,又带上妻儿一块去看望两位老人。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5)

后来,国家把现役军人纳入了妻子(丈夫)地方所在单位分房人口,妻子很幸运的分到了一套二的小居室。第二年我休假,好说歹说,把婆婆从乡下接到我的家中。尽管妻子孝顺、重孙也很喜欢她,但婆婆总觉得孙子家不是她的家,成天蹑手蹑脚,吃饭也不自在。为了让已有10多年未进过城的婆婆看看城市的变化,观赏城市的美丽风景。一天,我借了一辆“耙耳朵”自行车,让婆婆拿上一把伞遮太阳,坐在“耙耳朵”上。带着婆婆满街转悠,搀扶着婆婆逛百货商店,给她买东西,渴了叫她喝热豆奶,给她介绍这是什么,那是哪里……虽然不时引得路人一些好奇的目光,但我内心很是满足,婆婆也很高兴。

婆婆只在我家住了一个星期,就闹着要回乡下。问她为什么,她说城里不习惯,成天像关在鸡笼里,自己一个人又不敢外出转悠,怕找不到回家的路,上下五楼也不方便。后来才得知真正的原因是:我当时只有四岁的儿子和他祖婆看电视时总爱问她:“祖婆,这是啥?”“不知道。”“祖婆,那是啥?“不知道。”“你好笨哦,问你,你啥子都不知道。”我听到后就吼孩子,说孩子没礼貌。有时候孩子找祖婆玩,70来岁、又是一双小脚的老人哪能跟得上,孩子就吼她、责怪她。我看见后难免不骂几句或打孩子。婆婆觉得住在孙子家,老让重孙遭骂挨打,是受了自己的连累。所以,借口说住不习惯才坚决要回乡下的老家。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6)

我转业后,单位给我分了一套三室两厅的住房,妻子特地选了二楼,目的是爷爷已经去世多年,把婆婆接进城上下楼也方便。但多次和婆婆商量,婆婆总是不愿意,说城里生活不习惯,没有农村方便、自由。没啥事做,又没有熟人,日子难熬。

为了表达孝心,我们只好隔一段时间到乡下去看看,给婆婆买些吃的,送些零花钱;每年的生日给她庆生;过年前给她买新衣服。10多年里,婆婆吃的穿的比过去好多了,但比我家的吃住条件还是相差很远。可婆婆逢人便说:“我的孙儿孙媳对我很好,很孝顺。”外人也说:您老太婆现在命好了,虱子没有靠到,靠到了虮子。”婆婆虽然心满意足,我也受到邻里相亲的广泛好评。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对亲情的理解,以及对自己过往人生的检索,觉得许多事情做得并不好,尤其是在婆婆对我的情感表达上,我是那么的不明白、那么的愚钝。不得不说是我最大的心痛,是我的终生遗憾!

父母给了我生命,婆婆却给了我抚养恩。十几年的朝夕相处,十几年生活中对我的关心关爱等点点滴滴的好,完全印在了我的脑海深处。可那时人太年轻,或自私、或情商太低。在部队服役期间,我每年有一个月的探亲假,虽说在休假中要回老家探望婆婆,可是陪婆婆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上午去,吃过午饭后不久就离开,每年如此。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虽说回去看望婆婆的时间要多些,但并没有在家过个夜,当天去当天回。我清楚的记得:我每次离开婆婆时,婆婆总要迈着一双三寸金莲送我。有时候我回头看看婆婆,婆婆却在后面跟着。“婆婆,你回吧,不送了。”我说。“好,你走吧。”婆婆答应道。在我走了很远后再回头看,婆婆还在送我,只不过距离拉得远了些而已,或伫立在那里,目送着我回城的背影。到后来,婆婆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每次看望她后与她告别,尽管她身体越来越差,哪怕杵着一节竹棒,也坚持要送我。我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跟,是那么的恋恋不舍。在婆婆去世的那年,有一次我回去看她,午饭后和她说了一会儿话告辞。婆婆有气无力的坐在条凳上说:孙儿,你慢走,我今天人不舒服,就不送你了。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7)

回头想想,我现在才明白,婆婆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她每次送我,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爬坡上坎,送了一程又一程。那不是礼节,那时她对孙儿的牵挂和不舍。她希望孙儿多回家看看,哪怕能在家多呆一会儿,多与她说说话。但婆婆说不出来,也不愿意说。当时我想,婆婆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她是个明事理的老人。她知道她的孙儿在部队服役时假期只有那么多天,不能把时间耗在我这老太婆这里;孙儿到了地方工作后,事情多,我不能拉他的后腿。现在想来,这只不过是我那些年与婆婆见面匆匆而别的借口、托辞罢了。现在扪心自问,在部队时,自己虽然每年只有一个月的假期,你就不能在婆婆身边多呆一天、两天?到地方工作后,离婆婆近了,你就不能头天回老家,多陪陪婆婆,第二天再回城?当我如今懂得这些道理后,为时已晚,因为婆婆离开我已经10多年了。我无不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会尽可能的抽时间多陪陪婆婆,除在物质上孝敬外,再与她多聊聊天、说说话,给她精神上慰藉。我不会以事情多、工作忙为理由,或今天不行还有明天来为自己解脱。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人已亡故、不可重生!

国学婆媳文案热门作品(尖尖脚婆婆一一徐建成选编专栏家春秋原创作品)(8)

我唯有把对婆婆的愧疚和思念埋藏在心底。给婆婆上坟时,面对着她的坟茔双膝而跪,哪怕她什么都听不见,啥也不知道,但我要虔诚的述说孙儿从内心对她的感恩和牵挂!

(征稿小启:《船波文艺》即创刊专栏《家春秋》(即专门发布以家庭生话为题材的散文随笔和诗歌作品)欢迎海内外华文作家来稿。稿寄qq邮箱:1468768102即可。经微刊《船波文艺》选发后,其中部分阅读量高的作品,将由《今日头条》(中国作家徐建成)再转发传播。

作者简介:姓名:陈吉林,男,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四川绵阳入伍。从军16载。后转业家乡从政。 2014年尝试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绵阳日报》《绵阳晚报》《济宁日报》《世界汉语文学》《朔风》《华夏魂》《芙蓉溪》《嫘祖故里》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诗歌120余篇(首)。

,